科學家新視野-斯德哥爾摩+50會議 與臺灣永續行動的啓示
最終依據討論結果,歸納出「將人類福祉置於健康地球與人人共享的繁榮的核心」、「承認並落實享有潔淨、健康和永續續環境的權利」、「對我們當前的經濟體系的運作方式進行全系統變革」、「加強國家對健康地球現有承諾的落實」、「促使公共和私人資金流與環境、氣候和永續發展承諾相符」、「加快食品、能源、水、建築和建築、製造和交通等高衝擊行業的全系統轉型」等建議,提交給聯合國參考。
而面對這國際永續發展的關鍵時刻,科研界與企業界亦積極參與,反思科研典範與行動議程。
科研典範轉移
此次斯德哥爾摩+50會議前夕,國際科學理事會(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未來地球研究計劃(Future Earth)與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發起「致所有地球公民的公開信」
公開信提出了「重新定義何謂整體社會和個人值得奮鬥的目標」、「認知到特權階級具有且應負的責任」、「羣衆的動員與行動對於修正系統性問題至關重要」等三大呼籲。亦強調科研社羣的使命是,建立跨學科、跨區域和跨收入階級的學術溝通橋樑,並賦予各項技術創新其應有的社會與道德責任。透過合作,實踐多元包容與完善的科學研究;亦必須持續參與各項與實踐永續發展、社會正義和維繫生存尊嚴相關的教學活動與研究應用。
企業永續行動
在會議期間,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與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院共同提出「斯德哥爾摩行動議程」(Stockholm Action Agenda),植基於來自34個企業與國際組織代表的討論結果,鑑別出三大優先行動項目:全球企業問責與透明機制、全球循環度議定書、全球永續行動職能倡議。並以交通、電子、營建、時尚及紡織、食農、旅行觀光等六大關鍵全球價值鏈爲優先推動面向。
臺灣此次雖未組織代表團前去參與,但「2050淨零排放」與「2030永續發展目標」均爲政府施政重點。因此關注永續議題的學研、企業與NGO,可參考此次會議期間中的國際範例,產出知識引領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