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模式“耍花樣”,專家所謂的“創新”,讓教書匠不會教書

教育事業一直是我國崇高的行業,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都自帶“光環”。在相比於之前,現在的教育模式各種各樣,其中不乏對學生學習大有改善的模式,同時也給了教師無限嘗試的機會以及和更多的選擇。

近些年來的教改,也讓很多新興的教學模式像嫩牙一樣涌現出來,比如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翻轉課堂模式、高效課堂模式、先學後教模式、樂享課堂、大單元教學、程序課堂等等。這些模式的出現是否真的能讓老師和學生實現共同進步呢?

老師教了十幾年書,這幾年承認不會教書了

很多老師已經表示,這些模式讓自己每天備課都很累,各種各樣新興的教育理論,層出不窮。老師們現在只想踏踏實實的上一節課,都變成了奢求!而給出這些模式的專家表示,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是能夠推動學術的發展,老師們也能加強對教學更深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種種教育模式的出現,是對教育事業的創新和進步。

這樣的說法看似一點錯也沒有,但是我們依然是要從實際觀點出發,脫離了實際,這些模式就會變成所謂的“空話”。現在已經有了這麼多的教學模式,將來模式會更多,老師自然而然就不知道該怎麼教了,學生也被搞的一塌糊塗,也就什麼也學不會了。

專家的“創新”模式,使課堂模式的花樣頻出

一些教育專家從內心的出發點是好的,教育確實是需要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創新,在經濟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如果在任何方面都沒有創新,那麼將會被淘汰。

但是脫離實際的創新和沒有一樣,專家們的“創新教學模式”,一會提出這模式,一會提出那模式,學生成了試驗品,老師成了提線木偶。但是這些對學生學習真的有用嗎?這些所謂的教改,難道不是把原來的教育“翻炒”成了大部分人聽不懂的“高級詞彙”嗎?

我想說,一些教育專家已經脫離教學一線很多年了,他們缺乏現在教學實踐的經驗,他們提出來的課堂教學模式只是他們在辦公室的構想、空想。很難貼近實際教學的情景以及需求,並且他們也沒有和在一線奮鬥的教師們探討這些教學模式是否真的可行,這些過於理論化的東西是很難起到作用的。

其實,我們最原始的教學哪有這麼繁瑣,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把這些做好了就已經很不錯了。有一些網友說,現在的情況就是不會教育的在管着教育、研究着教育、禍害着教育;會教育的被折磨的不能教育。

還有網友觀察到了實質:這些所謂的專家就是爲了升高級評特級做的課題,老師學生都是實驗的“小白鼠”,這個課題到手了,就換下一批人,繼續折騰學生和老師們。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學校存在的意義何在?

教學最好的模式明明就是學生能聽懂的模式,一節課四十分鐘的時間,老師通過備課,在上課時間把知識點講到,學生有不懂的地方就舉手問,老師的教學模式是思考如何在這一節課的時間內最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保持對知識的渴望,最大限度完成本節課的目標。

而這一切變成了奢侈,現在的“僞創新”就是五花八門,脫離課堂實際,更像是花裡胡哨的“作秀表演”。

教學的初衷,不是和紅利掛鉤

這些教學模式的出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爲了爭取資金和項目。在利益的驅動下,他們忘了教育最初的使命,有些專家和學者甚至通過販賣這些理論文章以及開講座的方式在獲得收入。

教育這塊“蛋糕”,是人人都想“品嚐一口”的。但是我們不要忘了教學的對象是誰?是學生們,學校和老師的存在是爲了把學生們建設成祖國的人才。一切無關學生學習的事情都不應該出現在學校裡。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一些基於實際的課堂創新模式確實對學習起到了很大幫助。我們也會繼續鼓勵這種以學生爲基礎的創新模式繼續發展進步,希望教育專家們能保持初心,不要將教育與一切紅利掛鉤,創新出更有用的課堂教學模式!

【話題】對着這些新興課堂教學模式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