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的繁榮和巴菲特的倔強

證券時報記者 陳霞昌

巴菲特交出2023年成績單,雖然伯克希爾公司全年扭虧並實現高達962億美元的盈利,但公司全年股價僅上漲15.8%,遠低於標普500指數26.3%的上漲幅度。

過去一年,在投資上,巴菲特做得最成功的便是投資日本股市,但持倉僅佔其全部投資的小部分。在他投資的主陣地美股市場,巴菲特的表現則乏善可陳。伯克希爾前五大重倉股裡,除了蘋果和美國運通表現尚可外,美國銀行、可口可樂和雪佛龍股價都在下跌。

而在2023年,標普500指數表現最亮眼的成份股是英偉達,全年上漲239%;表現最好的板塊是科技股。但去年四季度,在科技股一片欣欣向榮的時候,巴菲特反而減持了蘋果,並且增持雪佛龍和西方石油兩家能源企業。

可以說,巴菲特完美錯過了本輪科技股行情,並導致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表現落後大盤。

過去一年,英偉達作爲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最大受益者,成爲美股牛市的龍頭,並幾乎被全球所有大型投資機構買入,或者加大投資。巴菲特對科技股的忽略再次顯示出了他的特立獨行。而站在批評者的角度,他則屬於冥頑不靈,尤其是伯克希爾賬面上還有1676億美元的現金儲備。

巴菲特的成名依賴於對可口可樂、沃爾瑪等消費股的長期持有,直到2016年,伯克希爾公司纔開始買入蘋果。但即使投資蘋果公司給伯克希爾公司帶來了上千億美元的投資收益,巴菲特仍然沒有開始投資第二家科技企業。他曾經解釋過其買入蘋果的原因:“蘋果公司是一家使用技術的消費品公司,它屬於消費品行業。”也就是說,即使大舉買入蘋果,巴菲特的投資邏輯依然不是科技,而是消費。

巴菲特說過:“高科技企業變化太快了,我根本不知道未來十年企業的可持續競爭優勢能否持續保持。”

在巴菲特今年給投資者的信中,他用了很大篇幅解釋了投資西方石油和日本五大商社的邏輯。這和過往並無兩樣,即公司商業模式清晰,能在它們所處的市場獲得長期和穩定的商業回報,同時對股東非常友好。這或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他對英偉達等科技股不感興趣的原因。

在長達60年的投資生涯中,巴菲特多次經歷過股市大幅下跌,包括上世紀末的科技股泡沫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在今年的信中,他再次強調了公司持有鉅額現金的理由:伯克希爾必須能夠應對前所未有的金融災難。如果2008年的金融危機再次出現的時候,伯克希爾能夠成爲金融市場的“壓艙石”,而不是被救助者。

或許“英偉達們”還會繼續上漲,但巴菲特並不介意錯過它們,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