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紛紛搶進Fintech市場 究竟對誰造成威脅?

科技公司不斷進軍金融科技,是否會對銀行業造成威脅?(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外媒報導,不久之後亞馬遜(Amazon)將可以讓用戶與Alexa互相兌現,將錢存入亞馬遜的支票帳戶中,而蘋果(Apple)也將與高盛(Goldman Sachs)合作推出Apple Pay聯名信用卡臉書(Facebook)近日也成立一個團隊用來開發區塊鏈應用,包括創造一個數的加密貨幣。科技公司不斷進軍金融科技,是否會對銀行業造成威脅?

《CNNMoney》報導,科技公司進軍金融科技,目的是加深與使用者的關係,尤其是年輕人。雖着年輕世代越來越仰賴線上交易,科技公司不斷鑽研金融科技,逐步分食傳統銀行業務

而這一切行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掌握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彭博金融專家認爲,科技公司們最想得到的就是數據,這項寶貴資訊可幫助科技公司制定未來的業務戰略並抵禦威脅。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智慧型手機操作銀行業務,包括存入支票、支付應用程式款項等。網銀的興起爲傳統營行帶來不小衝擊,2009 年以來,行動銀行的興起使美國銀行 (BAC)、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和富國銀行 (WFC) 關閉數千家銀行分行。

但這並不意味着小摩老闆Jamie Dimon會因爲亞馬遜潛入銀行業而失眠,事實上科技公司的舉動並不會對銀行業務構成威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銀行業的門檻成本實在太高了。

要成爲一家銀行,科技公司必須符合金融法規,還要接受政府監管機構的監督。對於那些只想避免監管審查的科技公司來說,這一點完全沒有吸引力。彭博金融專家表示,無論這些科技公司有多強大的技術能力,他們都無法承受新監管法規監督下需付出的代價。換句話說,銀行業時常抱怨的監管限制,反而起到競爭保護作用。

與其相互競爭,不如合作將利益最大化。科技公司可與已經擁有許可證和監管監督的銀行結盟,一分面可避免監管問題,另一方面仍同時可爲使用者提供服務

據《華爾街日報》指出,亞馬遜的支付帳戶已將大型銀行談成合作,目前包括第一資本(Capital One)已及摩根大通都已與亞馬遜有過接觸。另一則報導也指出亞馬遜正考慮在其語音助理系統Alexa添加P2P支付功能,如讓搭載Alexa系統的汽車駕駛直接透過語音控制來支付油費等。蘋果日前也與高盛合作,將於明年初推出聯名卡,這張信用卡不僅可讓蘋果從其他服務業務中獲取收入,更能提升Apple Pay的重要性

蘋果、亞馬遜、三星和Google近來都推出了支付系統,但這些科技大廠開始進軍金融科技對傳統銀行的威脅並不大,但其他行動支付業者,以及Visa與MasterCard這種傳統信用卡時代龍頭應該要開始擔心了。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