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第一公里”難題待解,早規劃才能早破局

“前沿科技誕生之初,往往是‘曲高和寡’的。推動科技落地的過程則更像是一場耐力跑,是體力、腦力水平的綜合體現。”近日,上海交通大學中銀科技金融學院第二屆科技成果轉化大賽決賽在上海舉行,一位評委在決賽現場如是說道。

從“磁波刀”到腦機接口,再到新一代打磨機器人,據瞭解,第二屆技術轉移碩士(MTT)學員共參與了19個成果轉化實踐項目,項目廣泛分佈於生物醫學、醫療健康、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重點行業。

“這些項目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它們都正處於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早期。”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中銀科技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劉少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些項目屬於上海乃至國家重點關注的先導產業。

前沿科技項目的落地,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劉少軒指出,科技想要順利落地,需要考慮市場需求、技術路線、競爭戰略、盈利模式、供應鏈體系等多個方面。“市場需要大量具備複合型能力的人才,這些人才需要具備技術、市場、金融、管理和法律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項目發展前期,通過更高的視野,錨定一個對企業來說更有機會的賽道,能爲技術後期的落地發展減輕許多阻力。在決賽現場,上海交大技術轉移碩士MTT2023級學生、接力資本合夥人陸嬌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於腦機接口等技術來說,不管是從市場認知度還是落地難度等層面來看,都需要一定時間。

提前進場規劃,有助於幫助前沿科技在後期落地破局。“就情感腦機接口賽道而言,相比人機交互等應用領域,抑鬱症等精神健康領域的市場需求更爲剛性。”陸嬌嬌表示,在她的規劃中,技術在發展過程中的積累,比如基於特定場景的數據和算法模型,可以在未來輸出賦能給消費娛樂等其他場景的生態夥伴,“也能夠給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支點”。

當大部分被市場看見的科技企業都忙着打通“最後一公里”的時候,那些存在於“第一公里”的問題,同樣值得被關注。

“‘第一公里’的問題,恰恰也是前沿科技項目在落地過程中更爲隱蔽的痛點之一。”劉少軒表示,自己發現很多前沿科技創新的原點階段,也就是項目的“第一公里”,存在着與產業實際應用場景不匹配的問題,創新的方向很多時候是技術驅動而不是需求驅動。

當初創團隊用“科研思維”而不是“用戶思維”來審視項目發展的時候,在後續的推進中,科技成果往往很難滿足產業的實際需求。劉少軒也指出,中國直接融資金融市場不健全,市場上大部分基金主要關注中後期項目,而較少涉及原創性和早期風險較高的項目。他認爲,這種投資傾向使前沿科技項目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

對於已經有應用案例,並且正在嘗試把攤子做大的企業,如何吸引資本,並選擇合適的資本,也是一道難題。

上海交大技術轉移碩士MTT2023級學生李夢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技術背景很強,且有一定產業鏈合作資源的企業往往不缺有意向的投資者。“但如何選擇合適的資本爲自己背書、賦能,還是一個需要反覆思考的問題。”李夢飛認爲,對於科研團隊來說,如何在資本加持之下,仍然保留有自身的研發主動權和商業自主權的空間,是一個需要平衡的問題。

前沿科技的誕生和落地,不僅僅需要研發人員的努力。概念驗證、商業計劃書完善、項目融資、產業資源拓展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夠爲待轉化科研項目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劉少軒表示,MTT項目旨在將學員們培養成爲創新、創業科學家們的合夥人。

“科技要落地,看的不再是一項技術的單一切面,而是一個立體的發展成果。在此過程中,金融、商業化等因素都能成爲有力的驅動因素。關鍵在於如何使用這些要素推動科技落地。”劉少軒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