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服務從常態化走向高質量

開展義務教育課後服務,是營造良好教育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上海市不斷完善供給體系,大力創新管理機制,在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服務提質增效上開展了大量實踐探索並取得顯著成效。

優化供給,大力拓展課後服務課程資源

要做好校內課後服務,保障充足的課程資源供給無疑是關鍵所在。上海市一方面通過確定優質校外教育機構“白名單”或實施課後服務基地共建等多種形式,充分挖掘並全面統籌科教、地域文化、文博、紅色教育等公共資源。在規範引入和有效使用這些資源的同時,鼓勵學校自主選擇並開發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課程,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服務提供了強大的資源支撐。另一方面,以數字化賦能優質課後服務資源建設,利用數字化平臺資源開展課後服務內容設計、聯合教研、經驗交流;廣泛徵集中小學課後服務的優秀課程和經典案例,爲薄弱學校和遠郊學校輸出豐富、多元且可選擇的優質服務課程,有力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區際及校際均衡。

上海市兩年多來多措並舉優化課後服務資源體系,取得了明顯成效。長寧區開發了由“人格與修養、科技與創新、生活與運動、人文與藝術”四大課程羣組成的“快樂300分”課程系列,將區內社會資源全部整合到232門活動課程中,且配送到了全區所有小學;嘉定、黃浦等區推動區內學校與所在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建立互動聯繫,採用“培訓+活動”形式,推出了多種類型實踐體驗活動;靜安、崇明等區則推出區內全部或部分優質課程的集中配送制,實現了課後資源的區域共享。

目前,上海市越來越多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把課後服務課程納入了學校整體課程設計。比如同濟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實驗小學成功開發“生境花園”及“一米菜園”課程,將自然、美術、音樂等跨學科知識進行有機整合,並在縱向學段上合理設計知識難度,受到學生歡迎和業界好評。還有一些學校分別聚焦興趣培養、素養提升、優長髮展,通過課程的分類分層設計,有效提升課後服務的育人成效。

創新管理,全面提升校內課後服務水平

兩年多來,上海市積極創新課後服務管理機制,建立了基於數據支持的供需診斷機制,通過了解現行課後服務的供需差距情況來優化課後服務的供給結構,提高課後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建立了包括課程引入前審覈、實施過程及實施後評價的全程式課後服務質量監管機制,用以強化對課後服務課程的過程管理和評估。

在課後服務普及階段,各區普遍建立了以激勵爲主的課後服務評價機制,通過評選課後服務優秀案例、課後服務先進單位、課後服務先進工作者等活動,較好地營造起全社會重視課後服務的良好氛圍。隨着課後服務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有的區域開始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以先進的評價理論、反饋機制和邏輯架構爲基本指導,研製符合區域實際的質量評估標準及數據收集工具,以期對區域或學校的課後服務展開全面或專項的評估,並對課後服務的發展趨勢及問題進行預測和判斷。

在監管層面上,閔行區搭建的“大數據輔助教學和評價系統”,通過定期採集教師端、學生端和家長端的相關數據,實現了對個性化課後服務的課程設置、選擇及實施管理;對於政府購買的課後服務課程,黃浦區做到定期對外購課程機構及執教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後反饋,提升了所購買課後服務資源的時效性和優質性。

在學校層面上,一些學校對於自主開設的課後服務課程及活動實行教研組主體實施、教學室考覈反饋等評價管理機制,同時對第三方提供的課後服務資源實施“課前預審、課中助教、課後反饋”的全過程管理,有力保障了課後服務的品質和水平。

加大投入,確保校內課後服務的公益性

在課後服務經費的保障上,上海市採取的是以財政投入爲主、學校自籌爲輔的方式,而不向學生家長收取任何費用。目前,上海市教師課後服務經費主要包括人員補助和日常運行補助兩大部分。其中,人員補助經費按每個課時85元計發;日常運行經費按照在校生每生每年不低於100元的標準,安排經費補充學校,用於免費課後服務的運行支出。在管理上,課後服務經費作爲增量納入績效工資,並設立課後服務專項,嚴格落實對參與課後服務教師的績效工資傾斜政策,合理增加教師參與課後服務的勞動報酬。

在課後服務所需人力資源的投入上,上海市則採取內外結合、專兼併重的方式加以解決。一方面,推動各校深入盤活體系內人力資源,通過完善各種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的熱情和幹勁;同時實行早晚輪班、彈性工作等制度,有效解決了課後服務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學校引入課後服務“外援”力量,適度吸納社會組織和人員參與課後服務,包括利用線上優質教師資源開展課後服務。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則提供相應的政策、資金、指導、服務等支持,較好地實現了課後服務羣體的多元化。譬如,金山區引入上海金成進修學院開展公益“愛心晚託”項目服務,爲該區多所學校增派17點到18點的課後服務教師;又如上海師範大學組織近1000名來自12個師範專業的師生黨員志願者參與課後服務,既豐富了學校課後服務教師配置,也在師範類院校與中小學之間搭建了新的教育教學實踐平臺。

(作者單位繫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本文繫上海市2023年度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區域性課後服務質量監測評價研究——以上海爲例”[項目批准號:A2023013]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10日第9版

作者:董聖足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