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繡娘”飛針走線繡生活

在白色氈布上剪出模型,用鉛筆繪出精美圖案,在側沿鑲上絨條和繡品……9月22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託雲牧場帕米爾刺繡合作社,柯爾克孜族婦女飛針走線間,一個個精緻的柯爾克孜族刺繡氈帽便有了模樣。

在刺繡展示區,圖案精美、色彩繽紛的枕頭、氈帽等讓人眼花繚亂。展示區一側,柯爾克孜族氈帽製作技藝傳承人吐孔·沙熱正在和社員製作繡品。

柯爾克孜族刺繡多以日月星辰、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爲素材,主要用於裝飾服裝、枕頭、氈帽等,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吐孔·沙熱今年41歲,10歲那年,她在母親指導下,製作了第一頂氈帽。初中畢業後,她在烏恰縣的一家服裝店當學徒,掌握了服裝製作技術。曾先後多次到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等地學習刺繡技藝。

“我對刺繡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就想通過合作社這一平臺,把刺繡技藝傳承下去。”談及創辦合作社的初衷,吐孔·沙熱說。

託雲牧場位於喀喇崑崙山北端、天山南麓,是我國最西端的兵團團場。吐孔·沙熱創辦合作社帶領牧場婦女一起致富的想法,得到了託雲牧場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爲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牧場婦女增收,2015年,託雲牧場籌資購買縫紉機、布匹、絲線、刺繡機等,幫助吐孔·沙熱辦起了帕米爾刺繡合作社。

加米亞提·司馬義是一名退休教師,閒暇之餘,她便到合作社幹活。“退休金加上刺繡工資,一個月收入有1萬多元。”加米亞提·司馬義說,如今她家買了房子、車子,生活越來越好。

今年39歲的吐爾地布·霍吉西是一位護邊員,她休息時常來合作社做刺繡。吐爾地布·霍吉西說,她有空就來,這種時間自由、多勞多得的工作模式,讓她找到了增收的新路子。

如今,帕米爾刺繡合作社有社員60名,熟練“繡娘”43人,生產的產品銷售得很好。“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託雲牧場和柯爾克孜族刺繡。”吐孔·沙熱說。(張冬梅 加那提·託力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