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士比上半年銷售收入逾14億歐元 計劃與中企推進核電領域合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實習生朱可鑫 上海報道
8月8日,全球泵、閥門製造頭部企業凱士比發佈了2024年上半年財報。
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凱士比實現銷售收入14.39億歐元,同比增長3.7%;息稅前利潤(EBIT)同比增長3.7%,達到1.163億歐元。
導致該公司上半年業績增長的原因在於其訂單量的增加。根據財報,報告期內,凱士比的訂單量達到16.45億歐元,同比增長2.2%。其中,該集團的卓越服務部門的定增量增速最快,同比增長7.2%,其次是閥門部門的訂單額同比增長2.5%。但泵業務與礦業市場的訂單量都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具體到銷售構成方面,2024年上半年,凱士比最大銷售來源爲凱士比卓越服務板塊,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5%。其次是閥門業務和泵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5.1%、1.1%。
值得一提的是,財報中提到,凱士比的訂單量增加主要得益於主要項目的推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18日,凱士比舉辦了凱士比上海30週年慶暨化工工程泵工廠落成儀式,該工廠爲凱士比上海成立以來最大的綜合性的投資項目,花費近2000萬歐元。新工廠預計投產後將每年實現2500臺各類化工泵的產出目標,中期甚至會達到每年4000臺各類化工泵的生產量,將爲其帶來4.5億元人民幣的新增收入。
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是目前支撐凱士比實現可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是我們未來的投資核心點,”凱士比首席執行官施蒂凡·蒂默曼表示,當前,凱士比中國和德國兩個附屬中心合作,開發新的凱士比數字化產品。凱士比尤其看重中國市場及一帶一路共建機遇,藉助中國作爲全球領先經濟體的影響力擴展商業版圖,依託數字化、高效率的生產設施,深化並加速在華市場的成長。
凱士比北亞區域執行總裁賀鈞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進行因地制宜的本地化生產是凱士比的傳統戰略之一。即使受到有地緣政治因素與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但由於勞動力較高的資質與素養,中國相比東南亞國家仍舊具備成本優勢。目前,凱士比有約60款產品在中國進行本地化的生產。
近些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亦爲凱士比提供了新機遇。
據該公司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凱士比希望以在華合資的核電泵工廠爲跳板助力綠色轉型。並且,基於與上海電氣合作的核電泵項目,凱士比預計需求將持續增長。
目前,凱士比在中國已有5家工廠,也許未來十年會翻倍甚至更多,以實現投資回報與產能提升並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