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隔改3+4醫搖頭 分享大國作法:最少要5天

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炸,民衆到永和耕莘醫院急診前的篩檢站,領取快篩試劑快篩。(資料照 陳俊吉攝)

國內疫情大爆發,指揮中心昨天宣佈,將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隔離天數從10天縮短成「3+4」,第4天起快篩陰性可出門、上班,但前臺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分析,應該改成「5+5」比較適當,像是日本、紐西蘭有在實施密切接觸者居隔的,天數都至少要5天,美國則是未打滿疫苗至少隔離5天,有打疫苗者免隔離。

林氏璧今早在臉書指出,雖然新冠潛伏期縮短到3天,管好最容易傳染的前3天,可以阻斷和找到多數的感染源,不過對於居隔一口氣縮短至3天,他則覺得如果現階段強制隔離5天,5+5大家較可以接受,漏掉的也比較少,也會大幅減少民衆確診怕隔離影響他人的心理壓力。

同時,林氏璧也分享各國對密切接觸者的隔離作法,與臺灣防疫最像的紐西蘭,是家庭接觸者隔離7天,第3天、第7天或有症狀時快篩,其他同住家人確診,不須重新開始計算隔離天數,第7天陰性解隔,一般接觸者則不需隔離,自我監測。

美國則是以有無接種疫苗區分,密切接觸者疫苗沒打滿,至少隔離5天;疫苗有打滿就免隔離,但5天后要快篩,且從接觸後10天內都要做自我健康監測。

日本則是民衆隔離7天、醫護5天;新加坡是5天自我監測,快篩採陰能正常外出,若陽性就+比照無症狀確診者,居隔3天,但有網友補充,新加坡已經沒有在做,與病毒共存了。

林氏壁表示,臺灣是3+4,第4天起以篩代隔也是一種方式,看起來不會漏掉太多確診,但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快篩,有點擔心後面4天都要快篩,會不會用太多快篩試劑,是否值得?認爲快篩當用在刀口上。另外簡化確診和匡列流程也是刻不容緩,不能讓前線人員被這些行政流程淹沒,「確診海嘯還在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