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穎:防醫療崩盤 居隔3+4可改回10+7

臺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本報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本報資料照片)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昨天新增5萬7216例,根據美國統計網站「Worldometers」統計,臺灣確診人數再度成爲全球第1。臺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昨在民進黨中常會後指出,臺灣疫情高峰可能在6月初,目前高峰未到,若每日確診人數很多,醫療量能已過載,不堪負荷時,屆時採取縮緊防疫措施,是須考慮的項目之一,包括居隔政策從「3+4」回到「10+7」。

確診+57188直逼6萬大關 病歿增加8例

疫情指揮中心宣佈,昨天單日確診已逼近6萬大關,較前天成長1成2,其中5萬7188例爲本土、28例是境外移入。從2020年以來,國內染疫人數昨天累計突破50萬大關,爲50萬5455人。

新北市昨天新增1.9萬例爲最多,桃園市9751例也即將破萬,臺北市爲8265例,臺中市、高雄市、臺南市、基隆市、新竹縣、屏東縣、花蓮縣都逾千例。

隨着病例數增多,昨新增中症60例、重症9例,死亡有8例,其中有3人在家昏迷、意識不清而送醫,急救無效後檢出爲陽性。今年以來,99.79%爲輕症及無症狀,0.18%是中症、0.03%爲重症。

李秉穎擔任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昨天應邀至民進黨中常會,就新冠病毒防疫提出專案報告。他指出,依照各國流行曲線,新冠疫情從開始到高峰,大概要1至1.5個月,因此從開始到結束大概要3到4個月,臺灣也有可能在3至4個月內面臨疫情到處爆發的現象,最重要的還是要降低重症和死亡的比例。

死亡率不超過千分之5 就是防疫成功

李秉穎說,有重症高風險的確診者,應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並加強疫苗接種率。從國內資料分析,接種2劑疫苗的保護率約有7至8成,對預防死亡的效果有8至9成;打3劑比打2劑,效果相差約10%,疫苗接種對減輕疫情是非常關鍵,目前國內接種第3劑比例爲62.11%。

李秉穎說,未來要特別注意長者,他們是高風險族羣,一旦發生大規模羣聚感染,死亡率與重症比率升高時,也會影響到醫療量能。

目前疫情高峰未到,是否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他認爲還要觀察,臺灣疫情高峰可能在6月初,但會有變數,若民衆防疫自主意識高,曲線就會從乍起乍落的高山,變成緩升緩降的丘陵。

李秉穎表示,若真的發生每日確診人數很多,醫療量能過載,防疫警戒不一定要升爲三級,居隔政策從現在的「3+4」回到「10+7」,也可考慮,因爲居隔時間不同,會漏掉的感染機率就不一樣。

李秉穎說,韓國確診者死亡率約千分之1左右,其他各國確診者死亡率約千分之2到千分之5之間,臺灣的死亡率若維持在這個水準,就是防疫成功。

北市病例縮水 柯:確診數已經黑掉了

指揮中心在5月5日推算,當Rt值爲2時,5月11日平均會有7.5萬人確診,最糟可能達10.2萬例,不過昨天僅新增5.7萬例確診。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模型推估沒辦法每天都準確,檢驗量能、個人防疫作爲都會有影響,按部就班處理就好。

但是臺北市長柯文哲昨直言,「不相信指揮中心公佈的數字。」臺北市確診個案在前天首度突破萬人大關,豈料昨天卻「縮水」成8265人,跌破衆人眼鏡。柯文哲說,「臺北市確診數已經黑掉了」。

蔡英文總統昨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臺灣處在回到疫情前的正常生活的關鍵時刻。民衆面對許多措施的調整,難免會有不安和焦慮,全體黨公職要協助與民衆溝通,並請給予所有防疫團隊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