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話劇《大徽班》再現“徽班進京”
自1790年起,四大徽班陸續進京,徽漢合流,集取衆家所長,最終促成了“國粹”京劇的誕生。4月7日,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度資助項目、原創京味話劇《大徽班》在梅蘭芳大劇院上演,這段重要的歷史通過幾位梨園中人經歷的愛恨情仇再現於舞臺,讓觀衆瞭解了歷史,也看了一個跌宕起伏的好故事。
“四大徽班”指的是三慶、四喜、和春、春臺四個班社,而在話劇《大徽班》中則虛構了鳳鳴、祥雲兩個早期進京的徽班,和並稱“江南雙絕”的兩位班主高鳳岐、李雲仙。他們受鹽商之邀,一路沿運河打對臺戲來到北京,爲了在更大的舞臺展現自己的玩意兒,他們歷經艱辛留在這裡。舞臺上像是展開了一幅京劇誕生的畫卷,再現了徽調向京劇嬗變的傳奇歷程,更展現出當時戲曲伶人的風采與特質。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下,戲曲藝人備受輕視,命運顛沛流離,但他們依然葆有對藝術品質的堅守和對藝術道路的探索。看過這部劇,能夠讓觀衆更形象、更真切地瞭解到徽班進京的里程碑作用和京劇誕生的必然。
要講歷史,還要講故事,《大徽班》用一個好看的故事讓這段歷史更爲形象生動。劇中有同行之間的針鋒相對和惺惺相惜,也有同門之間的背叛和包容,更有充滿遺憾的愛情。劇情跌宕起伏,又有真情貫穿其中,幾處片段都讓觀衆動容。梨園行一向有着團結的傳統,劇中高鳳岐、李雲仙兩位班主雖然是競爭關係,但對彼此的才華和義氣又相互欣賞,他們都能在對方遇到危機時挺身而出。主角形象鮮明生動,配角也毫不遜色,劇中高鳳岐的師兄江鳳桐,原本是前途大好的名角,卻因爲意外失去了一切,在心中埋下怨恨的種子,背叛了一心幫助他的師弟,但在最後又用自殺來實現自我的救贖。江鳳桐的飾演者、中國戲曲學院附中的京劇丑角教師劉宸認爲,劇中的人物真實、可愛,能夠代表很多普通人的特點,也讓這部劇更容易被觀衆所接受。
話劇與戲曲的融合是《大徽班》的一大亮點。看這部戲能讓觀衆領略到戲曲之美,學習到不少戲曲知識,看到戲曲舞臺光鮮背後的不易。該劇主創從導演到演員大都有戲曲從業背景。導演閆銳自幼學習京劇,曾是專業京劇演員,後又學習話劇導演,如今是北京人藝的演員和導演,執導的戲曲題材話劇《名優之死》就備受好評。編劇姜斯軼是戲劇戲曲學研究者,幾位主演張弛、劉欣然、劉宸都是京劇演員,就連製作人謝巖也專耕戲曲曲藝策劃運營多年。
雖然是話劇,但該劇“戲曲範兒”十足,戲曲的儀式感在表演中被凸顯。閆銳表示,劇中採用了“戲中戲”的表現手法,融入了崑曲、梆子等聲腔劇種,讓戲曲在話劇表演當中,更有造型感。作爲北京人藝的演員和導演,他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沿着焦菊隱導演開拓的路,在話劇民族化方面做一些探索,“我對戲曲有着深深的熱愛,過往的學習經歷流淌在我的血液裡忘不了,話劇導演的學習又使我能夠跳出戲曲來看到它的好,把它好的東西用起來。”
該劇本輪將持續演出至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