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爭作者米勒預測 陸晶片產能 未來五年翻倍

在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實施中國晶片圍堵政策下,中國受制於先進晶片製造設備進口,因此加大發展傳統晶片,廣泛應用於汽車、家庭用品和消費設備等低階基礎的晶片處理器,並大量涌入全球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1月31日刊登米勒文章指出,中企巨頭中芯國際日前對於公司生產的半導體類型提出「全球供應過剩」的擔憂,卻在政策補貼下宣佈將增加75億美元的資本支出,違反商業邏輯。預計未來五年中國晶片產能將成長60%,且可能在未來五年翻倍。

米勒指出,目前美國、歐盟和日本政府正研擬中國晶片產能過剩的潛在因應措施,主要面臨的問題是,相關國家並未直接進口大量中國晶片,而是進口使用中國製造晶片的成品設備,目前尚不清楚哪些種類產品可能出現產能過剩,也無法確定中國廠商是否會在每個領域都能搶佔市場,從醫療設備到電動車,任何商品皆可能被視爲關鍵基礎設施。

先進晶片方面,臺灣佔有全球先進微晶片供應量約90%,CNBC報導,美國對衝基金巨擘Citadel創辦人兼執行長格里芬(Ken Griffin)31日出席MFA Network會議時提醒,臺海周邊關係一旦「破裂」,將對美中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

格里芬指出,若美國失去臺灣半導體的供應,則該國GDP將面臨8%~10%的衝擊。臺海周邊的風險恐引發經濟大蕭條再現,強調對於國家經濟安全而言,維護世界和臺海和平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