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MicroLED晶片產值 至2027年CAGR估1.3倍

TrendForce指出,今年三星(Samsung)除了正式推出89吋4K大型顯示器外,後續也將以Micro LED大型化無縫拼接的優勢,推出101吋與114吋產品。韓系品牌LG電子(LGE),其136吋4K產品選擇尺寸更大的22.3吋背板,加上尺寸更小、成本更經濟的16x27μm晶片,預估2023年底前邁入量產。除了品牌間的競爭外,面板龍頭京東方(BOE)也着手規畫類似產品,今年第二季已成功推出P0.9主動驅動顯示屏外,更計劃於第四季推出P0.51主動驅動顯示屏,並將於2024年推出一站式解決方案(Turnkey Solution),對有意投入Micro LED的品牌而言,不僅讓產品取得的途徑更加多元化,也有助於整體產業的加速發展。

穿戴式裝置是今年Micro LED應用的主要亮點,積極從LCD事業中尋求轉型的AUO友達(2409),量產全球第一款1.39吋Micro LED手錶面板,除了首先提供給歐系精品表大廠Tag Heuer外,其他如專業運動穿戴裝置大廠與日系手錶品牌等,均是後續有機會導入Micro LED穿戴式裝置的廠商。而Apple Watch雖然因爲生產鏈重新規畫的原因,2.12吋產品的推出時間從2025年延後至2026年,但量產Micro LED的相關作業已經啓動,未來也有機會導入旗下包括頭戴式裝置、手機、車用市場應用領域。

車用顯示方面,由於近年來蓬勃發展,賦予Micro LED這類創新顯示器的成長空間。因爲汽車產業驗證時間長,車用Micro LED顯示器實際量產的時間要等到2026年以後。然而,TrendForce認爲,對信賴性與亮度有高度需求的儀表顯示、科技感十足的擡頭顯示器(Head-up Display,HUD)、以及與自駕技術有諸多想像連結的透明顯示器,皆是Micro LED顯示具體切入車用領域的優先途徑。歐美日系汽車品牌,是目前對於Micro LED評估相對積極的廠商。

AR頭戴裝置方面,Micro LED與LCOS、Micro OLED與LBS(Laser Beam Scanning)等諸多技術同場競爭,其中Micro LED因爲在亮度、能耗、像數密度(Pixel per Inch,PPI)、與光機尺寸等規格上擁有優於平均水準的均衡表現,包括產業界龍頭Meta、Google,以及MIT(麻省理工學院)等,都持續評估並協助研發Micro LED在微投影顯示市場的發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