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排放跳票後的對策

(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灣無法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全球都不可能達成,當全球認清2030年階段性目標必將很難看的跳票,並放棄2050年淨零目標後,全球及臺灣應如何調整減碳目標。

對氣候的盲點在於分不清氣象與氣候。颳風下雨,乾旱洪災等人人均可感受到的每日天氣變化是氣象(Weather)。氣候(Climate)是統計學,是氣象數據的統計,氣候數據是否有「趨勢」,是否有「變化」,至少要看30年的統計。一般不瞭解統計,對統計資料也毫無興趣,將氣象誤會爲氣候,自我驚嚇。

對能源的盲點也是不瞭解「能源轉型」時間極爲漫長。誤以爲能源轉型像換手機,每年都可汰舊換新。如果2050年淨零排放無望,人類下一步要怎麼辦是每個人的疑問。

個人建議一步到位將淨零碳排放目標定在2100年,這一建議也有所本。個人只是迴歸巴黎協議的原始目標:控制2100年溫度升不超過2度。很多人並不清楚設定2050年淨零排放排放的原因是控制2100年溫升爲1.5度。這並非巴黎協議的原始目標,大家也不要以爲2100年淨零排放很簡單。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氣候經濟學之父耶魯大學諾爾豪斯教授就認爲人類無法控制溫升爲2度,換句話說,即使2100年淨零排放也是千難萬難。

將淨零碳排時程由2050年推遲50年爲2100年的結果是在2100年時的全球溫升將由1.5度變成2度。老實說個人不認爲增加0.5度將會爲世界帶來什麼不可承受的災難。曾任美國能源部副部長及加州理工學院副校長的著名科學家庫寧於《暖化尚無定論》一書有詳細說明。本人曾介紹的「氣候工程」就是人類的「保單」。相較瘋狂減碳,只要花極低的經費在大氣平流層釋放1%人類目前在對流層釋放之二氧化硫,多反射1%的陽光,全球就會降溫1度,此一現象已由火山爆發證明可行。

臺灣應如何因應目前全球減碳壓力?以歐盟碳關稅而言,臺灣應觀察競爭對手如何應對,對其影響如何,並盤點國內真正受影響之廠商,予以個別協助,絕對強過無頭蒼蠅似的以激進手段進行全社會減碳。對RE100之要求,臺電何不考慮釋出水力發電之綠電給真正受影響的廠商?

臺灣也應對國際放棄2050淨零目標的可能性先行部署,臺灣應以成本效益分析排定減碳手段順序,並應採行「無悔政策」,避免陷入不可收拾的情境,如再生能源裝置超過尖峰用電需求即爲一例。反之,放棄非核家園政策,恢復使用核電就是功能卓着,最明顯的無悔政策。放棄瘋狂減碳政策,將省下之經費加強減碳科技研發亦可列爲無悔政策。(作者爲臺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前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