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城容積獎勵爆爭議 柯批議員抹黑:公文是轉送非交辦

藍綠議員指控柯文哲「交辦」增加京華城容積獎勵,柯澄清是「轉送」,議員根本惡意抹黑。(民衆黨提供)

針對京華城改建案,民衆黨主席柯文哲今在YouTube節目「柯P揪時在」說明,容積獎勵都是都委會的共識決,市長沒有任何權限,也無法下指導棋。至於藍綠議員指控柯文哲「交辦」增加容積獎勵,柯文哲也澄清,不是「交辦」是「轉送」,議員根本惡意抹黑。

柯文哲說,外界質疑的容積率,需分兩階段討論。第一階段從392%增加到560%,是按監察院糾正處理。因爲這裡原先是工業區,要從工業區變成商業區的條件,需要捐30%土地,而當時監察院糾正就指出,既然京華城捐了30%,同時出資2億蓋臺北偶戲館,就應按照商業區容積率560%給予京華城。

至於民進黨臺北市議員許淑華控,下一階段容積從560%到840%,是柯文哲給威京集團一個超大禮包;柯文哲表示,其中30%是容積移轉,這部分需要購買,至於20%容積獎勵也不是隨便給,而是在都委會中討論。

柯文哲也回顧,當時臺北市政府制定了「南松山計劃」,從國父紀念館、大巨蛋、松煙、松山機場、北邊的南鬆市場,以及搬遷的監理所,在進行軸線發展計劃時,京華城正好在裡面,不過我們雖然有發展計劃「但市長不會對單一個案去下指導棋,況且都委會是合議制。」

至於簡舒培議員質疑,柯市長親自蓋章決行交辦增加容積獎勵,柯文哲解釋,這叫做轉送,不是交辦。遇到廠商陳情轉給都發局,都發局組成專案小組研議後舉辦公展(公開展示一個月),若無異議再送都委會作審議。都委會針對區域都市計劃條件審查,通過以後再送到「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

針對遊淑慧稱關鍵會議官方委員75%缺席,卻拿錯會議紀錄,柯文哲反批,連都市計劃委員會跟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兩個不同機關都不知道。

吳怡萱說明,真正關鍵決議是第783次的都市計劃委員會,會議記錄載明同意城市貢獻獎、宜居城市等合計加起來容積獎勵20%,另外還要認養復盛公園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