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天柱山

安徽天柱山自古即爲中華歷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登臨天柱山封號“南嶽”。道家將其列爲第14洞天、57福地祖寺佛教禪宗的發祥地之一,傳說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師曾在此弘揚佛法,寺院有一座覺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經不爲遊人所開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是對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敘。

天柱山屬花崗岩峰叢地貌,地質遺蹟豐富,是全球矚目的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的重要地段,還擁有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中華十大名山等稱號。2005年9月,經專家評審,國土資源部批准天柱山爲國家地質公園,面積135.12平方公里。

天柱山在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境內,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稱爲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了一首讚美天柱山風景奇秀的詩“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詩云:“奇峰山奇雲,秀木含秀氣。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天柱山過去還有潛山、皖山、萬歲山稱。據說,稱萬歲山是因漢武帝南巡時,親臨皖山設臺祭嶽敕封皖山爲“南嶽”,在祭嶽時,人羣高呼萬歲,所以將此山稱爲萬歲山。隋唐以後,南嶽改爲衡山,天柱山被列爲國內五大鎮山之“中鎮”。其餘四鎮是:北鎮醫巫閭山(在遼寧省)、東鎮沂山(在山東省中部)、西鎮吳山(在陝西省隴縣)、南鎮地稽山(在浙江省紹興)。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佈蒼松、翠竹、怪石、奇洞、飛瀑、深潭。《天柱山志》稱其“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可見其自然景色之奇崛。

天柱山著名遊覽點是三祖寺。進入其南大門野人寨上行不遠就到達三祖寺。相傳,寺始建於南朝,現僅存藏經樓偏房數間和屹立於寺前的覺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側陡巖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稱之爲“山谷流泉”。山谷門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狀如臥牛,稱“石牛古洞”。相傳,北宋人黃庭堅曾坐此石上讀書,並自號“山谷道人”。在這裡的一塊巨石上刻有黃庭堅的詩和同時代大畫家李公麟所繪的黃庭堅坐於石牛上的畫像。這件珍貴的古代詩畫刻石,現仍清晰可見,可惜抗戰時期這座臥牛狀的青石爲日軍炮彈炸去一角,如今形狀大異

谷口前潛水碧波盪漾,後依天柱羣峰。這裡林木蔥蘢,環境清幽,李白、蘇東坡、王安石等文人騷客都曾在此題詩。現仍保留有“詩崖”勝蹟,王安石所題詩文爲人盜取,至今“詩崖”上仍有不少處露出四方型鑿坑,讓人惋惜。

從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級登山,展現在眼前的變幻無窮的瑰麗景色。轉一個彎,天地一新;上一道嶺,風光又異,使人應接不暇。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偉壯麗,氣勢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鐫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橫書其上。“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直書其下,氣魄宏偉,令人驚歎。天柱峰左、右側有飛來、三臺兩峰相峙,更顯得氣勢磅礴。

天柱山飛來峰下的神秘谷被遊人稱爲“天柱一絕”。神秘谷長約五、六華里,谷底由54個形態各異的洞穴且成,洞連洞,洞套洞,洞內有牖,有庭,有門,有石梯,有石欄。在暗洞中穿行,難辨東西,不知陰晴,壓抑沉悶;但一出洞口,即見光明,又使人不覺激動欣喜。

天柱山的風景多而奇,難怪明代詩人李庚贊曰:“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1982年,天柱山以安徽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天柱山與佛教、道教都有關聯,比如道家把全中國的奇山歸納爲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就是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禪宗也與天柱山頗有淵源,禪宗達摩祖師後的二祖、三祖都曾在天柱山修行,南北朝的樑朝時,天柱山山谷寺顯赫一時,僧衆甚多,儼爲四海名剎. 到了唐、宋時期,天柱山依然盛名不減,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等文人墨客都登臨此山,遺留下近400方摩崖碑刻,既可懷古,又是學習、欣賞書法的絕佳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