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飾純度惹爭議,兩店價差七千元|消費探照燈

5月8日,上海黃金交易所實時金價顯示,當日Au99.99收盤價爲每克544.18元,最高價爲每克545.9元,較4月15日的“歷史高點”最高價每克576.99元,回落31.09元。

一波賣金潮過後,有消費者表示“上岸”貓膩多,不止存在常見的“鬼秤”。近日,羊城晚報記者接到消費者投訴,稱在廣州某兩家品牌金店回收近130克黃金手鐲時,不僅手鐲被燒得面目全非變成“金渣渣”,其中一家店還稱純度不及“千足金”,兩家店價格差高達約7000元。

“憑用火燒、稱個重、肉眼看就能準確檢測嗎?”消費者對黃金產品檢測流程的合規性提出質疑。記者查詢黑貓投訴平臺,發現類似的質疑還不少,主要集中在回收時的克重較購買時變少、純度不及預期等方面。

隨後,記者走訪市場發現,不同門店的回收流程及檢測方法不一,雖然基本上都會火燒,但有的店鋪主要靠目測,有的門店配備其他檢測儀器,有的平臺則依據X射線熒光光譜法來檢測。廣東省金銀珠寶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化學法”能夠更準確地檢測出黃金產品純度。

金飾多經破壞性檢測黃金回收投訴多

今年以來,金價高企,許多消費者趁買金熱“出掉”積藏許久的黃金,陳女士就是其中一員。前段時間,她來到廣州某金店回收兩隻閒置的黃金手鐲,總克重接近130克,卻不想踩了其中的“坑”。她告訴記者,經店家口頭告知流程後,起初她同意將手鐲剪斷,進行破壞性檢驗來判斷成色。

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這裡所謂的破壞性檢測,指的是通過火燒黃金產品來辨別純度,這是金店常見的檢測方法。

“燒出來的結果遠遠超乎我的想象,店員說手鐲上存在發灰和褶皺現象,說明純度沒有達到‘千足金’,但我覺得,兩個不同品牌的手鐲同時出現純度問題,這不太可能。”陳女士說,店員提出手鐲上的扣子是k金,按7.5折來回收,其他不純的部分按9折來回收,而這比她自己預估的價格低了約7000元,也沒有議價空間。

“店員燒金的時候沒有避開品牌標識,把Logo燒沒了。帶着兩隻完整的鐲子進店,回收不成功後,拿着一坨金渣渣出來,這給我的心理衝擊很大。”她說,由於飾品是親友贈送的,自己沒有發票,因此既失去了飾品的佩戴功能,也不確定能否再找到合適的回收方。

陳女士當場提出了質疑:目測可靠嗎?她擔心店家可能通過規避可量化的檢測方法,利用行家的信息差來攫取不合理利潤。而該店店員對此的回覆是:師傅經驗老到,有判斷力。

隨後,陳女士決定放棄在該店回收,並來到第二家金店,結果以預估價格回收成功。據她回憶,第二家店的店員小心剪開飾品進行火燒,並利用貴金屬檢測儀進行多角度檢測,取中間值來估價,最終以雙方都接受的價格完成了這單回收。該店還提醒她,應當保留Logo和發票,以便回頭聯繫品牌方。

實際上,像這樣的投訴並不少見,記者查詢黑貓投訴平臺,涉及黃金回收的內容超過千條,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也有不少相關的投訴帖。其中,回收時克重和純度與購買時相差較大,是消費者的主要質疑點,此外還包括店家虛報高價引誘回收、回收的產品不知去向等問題。

有檢測櫃檯與公安聯網各店回收流程不盡相同

就黃金回收的一般流程,記者諮詢了業內人士。該人士表示,一般會先對黃金產品進行稱重,並通過高溫檢驗成色,再度稱重,最後根據當天的金價結合克數進行轉賬。對於克重較大的產品,會剪開查看,以防止灌鉛等。“火燒檢測更準,大致爲越黃的越純,發黑發白的純度不夠。”其告訴記者。

該業內人士稱,其店內檢測櫃檯上設有攝像頭,與公安聯網,保證檢測流程不作假。

對於黃金回收商而言,目前收購黃金也存在風險。一方面是金價坐過山車,有媒體報道近日金價“下跌速度比給客戶報價速度都快”,黃金回收商可能被套住。另一方面,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業內也存在顧客在購買時被不良商家往黃金產品中鑽孔灌鉛,當時顧客未發現,待回收後,商家才發現產品成色不好的情況。

記者還查看了主要金店的小程序上的回收服務發現,小程序一般會彈出涉及破壞性檢測的服務須知窗口,回收流程大多爲:在線下單、快遞上門收金、專業檢測、打款。

此外,天貓平臺的黃金回收服務顯示,回收金價按照上海黃金交易所報價,實時波動。

在“專業檢測”這一步,記者留意到,一些金店及天貓平臺都表示按照《GB/T 18043-2013首飾貴金屬含量的測定 X射線熒光光譜法》標準來進行檢測。

業內缺少統一行規權威機構這樣檢測

究竟黃金產品的回收有沒有統一的流程規定?記者聯繫了業內權威專家、中國黃金協會和廣東省金銀珠寶檢測中心。

業內專家告訴記者,目前,業內默認回收黃金飾品的一般流程包括:提供身份證、購買憑證和質保單等證件,簽寫同意檢測的相關文件,稱重、檢驗、再稱重。

他表示,回收方一般會提前告知破壞性檢測會造成不能復原的變形,雖然黃金產品變形了,但克重不會改變。當前,黃金產品的檢測主要爲機器測量與目測相結合。如果對成色鑑定結果及定價有異議,消費者可以找其他回收點再次檢測,選取自己能接受的價格。不同回收點的定價或高或低,難以作爲是否壓價的依據。

對於衆多消費者關心的黃金回收標準問題,中國黃金協會的工作人員表示,在協會層級,尚無相關規定。面對魚龍混雜的市場環境,業內專家呼籲,儘快制定相關行業標準,以推進黃金回收流程的統一化,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爲進一步瞭解權威的檢測方法,記者聯繫了廣東省金銀珠寶檢測中心,該檢測中心爲廣東省一級首飾檢測機構,是廣東省消委會的貴金屬首飾質量爭議檢驗單位。該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時有不少前來檢測的消費者,檢測具體流程大致爲:消費者知悉檢測流程、簽署委託書,前臺收樣,工作人員進行貴金屬檢測,出具報告。

該工作人員表示,通俗來說,消費者可選擇“無損檢測”,或者有損的“火試金法”“ICT化學法”等方法,其精確度從前往後遞增,價格分別約爲每件每次100元、600元、1000元,獲取檢測結果的時間分別爲當天、三天、一星期。其中,我們傳統所說的“千足金”“萬足金”都能通過“化學法”準確檢測出來。

“萬足金”更高貴值錢嗎金飾純度規定已然變更

過去,市場上流行着“千足金”“千足鉑”“千足鈀”“千足銀”“萬足金”的純度表示方法,如“千足金”的含金量不小於999‰,“萬足金”的含金量不小於999.9‰。

這些稱謂可能會逐漸消失。這是因爲2016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的《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對黃金純度做出規定,包括金及其合金等。根據該項規定,“足(金、鉑、鈀、銀)”是本標準規定的首飾產品的最高純度,是指其貴金屬含量不低於990‰。不再用“千足金”“萬足金”等進行標註,而是統稱其爲“足金”。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黃金首飾時,可能只會看到“足金”的鋼印。

不過,在該項標準規定之上,根據GB 11887-2012《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第1號修改單和首飾行業實際形成的規則,企業如果有相應的標準,可以將鋼印標註爲“足金 999”或者“足金 9999”等,具體以企業標準的描述爲準,以此來標識高於國家標準的黃金首飾。目前,市面上標註的含金量爲999‰、999.9‰的黃金產品(即AU999金、AU9999金)就是這種情況。

另需注意的是,儘管純度通常不同,但金飾、金條的回收價格通常是一致的。對此,上述專家建議,以投資爲目的的消費者可以購買品牌金條,保存好購物單據,如遇回收問題,聯繫品牌方會更爲便利。

律師說法純度爭議建議委託第三方鑑定

上海秦兵(北京)律師事務所主管律師劉馨遠表示,黃金在回收過程中,主要的糾紛或者套路就是缺斤少兩問題和純度爭議。

如果是缺斤少兩問題,那可能遇到了“鬼秤”。根據《計量器具管理條例》相關規定,使用計量器具需要獲得計量行政部門的許可和備案,如果黃金回收使用了所謂的“鬼秤”,消費者可以取得相關證據後,依法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反映,要求沒收並進行處罰,同時可以要求對方進行賠償。

如果是純度爭議,那就需要委託第三方專業鑑定機構進行鑑定認定了,如果涉嫌欺詐,也可以要求行政機關查處或者民事賠償訴訟。如果已經取得第三方的鑑定結果,可以根據協議約定進行仲裁索賠。

文|記者 胡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