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美國匯率報告將出爐 再掀美中貨幣「疫」情

又是四月!美國財政部每年四月及十月都會發布「國際經濟及外匯報告」(簡稱匯率報告)作爲貿易報復名單大國崛起後的纏鬥,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近又因疫情擴大磨擦,除美國衆議員提案及律師訴請,中國政府對新冠疫情的錯誤行爲負責外,川普也指責世衛組織(WHO)偏向以中國爲中心,可能停止捐款。這個月美國匯率報告即將出爐,臺灣央行固然捏一把汗,而中國是否會被列入匯率操縱國?更讓大家拭目以待。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表示,美元的優勢,由這次川普聯手國會通過兩兆美元COVID-19預算,毫不顧忌通膨可以看出。事實上從大宗商品買賣到國際金融交易清算,美元迄今仍是全球貿易計價結算、支付的主流,比重約40%,遠高於第二名的歐元近10個百分點,且世界各國爲支應外貿所需的外匯儲備中美元平均佔比達65%,而外匯交易中,用美元交易的比重平均更高達90%,有些國家又動用儲備美元投資美國公債,在印製美元減少債務負擔,並用通膨降低債務價值下,讓美國可以不斷印製鈔票。尤其在Fed今年3月祭出零利率,調降基準利率至0-0.25%,並啓動另一波量化寬鬆,所謂債多不愁,其實也是受惠美元霸權,也擴大國際金融體系缺陷。

中國人民銀行想早日在全球主要央行之前,率先發行數位人民幣外界就認爲具有二項戰略意義,其一是就是要制定遊戲規則形塑數位貨幣話語權,讓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二是持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及強化人民幣之國際地位。這也迫使美國聯準會原不熱衷發行央行數位貨幣的態度轉變爲積極面對,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也一改以往立場,在美國衆議院聽證會表示,美國正在研究中央銀行數位貨幣發行(CBDC)的可行性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強調,1944年美國自佈列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s)後,將美元與黃金建立在一個固定比例,隨時得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類似金本位的固定匯率制,美元遂取代黃金,變成國際貿易中主要的交換媒介及儲備貨幣。美元變成了世界貨幣取得美元優勢地位,1973年協議在美國尼克遜總統手下瓦解,因美國讓美元貶值及停止美元兌黃金,美國義務消失,但優勢仍存迄今,這是「美元特權」,一朝一夕難以改變。

美對中貿易戰也由關稅打到貨幣戰,在2019年8月6日,美國財政部突然宣佈將中國列爲正式匯率操縱國。中國被列爲觀察名單,是有些冤枉的,大陸有兩項標準不僅未達標,趨勢上還有改善,達標者則僅有「對美商品貿易順差」一項。不過國際貨幣基金(IMF)隨即在9日發佈的年度對中國「第四條款磋商」(ArticleⅥ )報告明確指出,「估計結果顯示,人民銀行幾乎沒有進行外匯干預」。代表美國不按標準在做,背後的戰略原因呼之欲出。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表示,即將出爐的四月份匯率報告,會給部分答案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