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大增 學者:中國更加審慎應對

學者認爲,系統性金融風險和外部不確定性,促使政府採取更加審慎的政策。圖爲民衆在山西太原一家房地產售樓部看房。(中新社)

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但大陸政府對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表現出遲疑。學者認爲,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累積和外部不確定性的增加,可能促使政府採取更加審慎的政策。因爲,此類風險對社會和政治穩定構成的威脅是難以容忍的。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日前在「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撰文表示,雖然中國領導人肯定意識到當前的經濟放緩,但他們要麼可能估算到救市的風險比不作爲的風險更嚴重,要麼他們對中國國內經濟抵禦全球經濟衰退的能力更有信心,相信經濟會依靠自身力量儘快復甦。

張軍指出,中國在宏觀經濟管理方面愈來愈謹慎。因爲,大量債務的積累,尤其是地方政府債務的積累,使中國的迴旋餘地十分有限。此外,自2018年以來,外部環境變得對中國越來越不利。

張軍認爲,中國放棄激進的宏觀經濟政策,可能就是因爲領導層認識到幾年前中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已達到臨界點所帶來的威脅。鑑於中國政治制度的性質,此類風險對社會和政治穩定構成的威脅是難以容忍的。

他說,中國的去風險政策可能有效地防止金融危機或債務危機,但疫情及相關封控政策的衝擊,阻礙了經濟再平衡和反彈的能力,導致進一步的需求減少。

爲了讓總需求恢復到疫情前,張軍建議,中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可以更加積極主動。雖然這會讓政策制定者面臨一個微妙的平衡術問題,但經濟長期下滑的風險日益增加,勢必加強政策制定者尋求更爲有效的方案。

張軍表示,透過進行結構性改革、消除准入壁壘、開放目前尚不面對外部競爭的行業(如教育、培訓、諮詢和醫療保健等),中國可以爲私營部門創造大量市場機會,並朝着實現長期經濟穩定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