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煙臺全市將供應保障性住房2109套

今年,全市商品住房計劃新開工建築面積約396萬平方米、約3.5萬套;計劃銷售商品住房5.6萬套,建築面積700萬平方米;籌集保障性住房建築面積2109套,進一步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問題……昨日,《2024年煙臺市住房發展年度計劃》(下簡稱《計劃》)正式公示,堅持“房住不炒”的同時,從供需兩端發力解決結構性矛盾,形成符合煙臺實際、適應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支付能力的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個體系,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6個重點保障房項目

解決新市民“住房難”

着眼於今年煙臺住房發展,《計劃》提出,今年市區住宅用地計劃供應601.476公頃,其中商品住宅用地580.5332公頃,其他住宅用地20.9428公頃。全市商品住房計劃新開工建築面積約396萬平方米、約3.5萬套。計劃批准預售和現售商品住房3.7萬套、建築面積約450萬平方米。計劃銷售商品住房5.6萬套,建築面積700萬平方米。

未來3年,煙臺將謀劃佈局80個高品質住宅項目,開發規模1300餘萬平方米,其中2024年啓動實施28個項目,開發規模近500萬平方米。在項目類型上,實現保障房、剛需房、人才定製房、改善類住房全覆蓋;在區域分佈上,實現14個區市全覆蓋。

《計劃》對住房供給結構進行優化。今年,全市計劃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約4.6萬套,面積500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供應量約3.7萬套,面積450萬平方米,佔比約80%;保障性住房供應量約0.9萬套,面積50萬平方米,佔比約20%。爲解決更多“住房難”羣體安居需求,《計劃》提出,今年全市(配租型)保障性住房計劃新開工建築面積約9.58萬平方米、約2109套。戶型面積以70平方米爲主,最大不超過90平方米。

按照《計劃》,今年全市將啓動6個保障性住房建設重點項目,分別位於萊山區、福山區和牟平區。其中,創明北方鋰電池數字化工程項目位於福山區高疃鎮橫二路以南、東興磁材以西、磁陽路以北,計劃建設100套;濰柴弗迪電池項目位於福山區磁陽路北、東澤路西,計劃建設800套;正大芯智慧位於萊山區山海路以西,鳳凰大街以南的智谷地塊內,計劃建設202套;新天地都市廣場位於萊山區迎春大街402號,計劃建設187套;魯商三灘1號A地塊位於萊山區金灘東路以南,觀海路以西,計劃建設748套;龍湖冠寓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位於牟平區濱海東路601號,計劃建設72套。

高中低段購租住房需求

均得到滿足

去年,煙臺商品房銷售面積達95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增速名列全省第4;房地產稅收72.08億元,同比增長3.03%;規模以上房地產企業增至728家,規模以上服務業房地產企業增至94家,從業人數同比增加6.3%;整體與全市經濟發展趨勢相匹配。今年,煙臺市住房建設與發展,如何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相適應?

按照《計劃》,今年,房地產對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的貢獻度繼續穩定,相關部門將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在防範房地產市場風險的基礎上,建立以住房需求爲導向的住宅用地供應機制,提振市場信心、促進住宅用地市場回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貫徹落實稅收支持政策、支持探索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更加積極寬鬆的落戶政策、探索適當放寬准入條件,加強購房需求對接、提升居民購房便利度和居住品質。

與往年不同,今年《計劃》強調了住房與人口變化趨勢相順應。記者瞭解到,煙臺市“七普”人口爲710.2萬,相比“六普”增加13.39萬,增長率1.92%,年平均增長率爲0.19%;市區常住人口爲270.11萬人,與十年前的222.77萬相比,增加了47.34萬。其中,開發區和福山兩區人口增加超過30萬,顯示出強大的人口吸引力。2023年在煙新就業本科以上大學生數量達到4.3萬人。全市產業人才近十年新增73.4萬人,其中外來產業人才佔比34%,自有住房持有率不足60%。

綜合預測新增人口購租房、存量人口改善性購房、城市更新等帶來的住房需求,《計劃》預計2024年全市新增住房需求6萬套,新投用人才公寓2000套以上。根據煙臺目前人口總量和結構特徵,健全多層次、多元化的住房供應體系,針對不同人羣住房需求,構建“高端有市場、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住房供應體系,從租賃和購買兩方面提高住房的可負擔性,滿足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的住房需求。推進“青年優居計劃”,提供多層次住房產品,更好解決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問題。以產城融合優化住房空間佈局,針對產業人口集中的區域加大優質項目供給。

70個“白名單”地產項目

將享有授信綠色通道

市民買房如何盡享政策優惠,不踩坑不踩雷?房地產開發企業如何實現健康發展?在住房政策規劃方面,《計劃》同樣乾貨滿滿。

今年3月,煙臺發放購房消費券4000張,補貼達2000萬元。全面落實購房退稅政策。在煙出售自有住房並在現住房出售後1年內重新在煙購買住房的納稅人,可按規定申請退還出售現住房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落實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提高至80萬元,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和二孩、三孩家庭最高提升至100萬元。

着眼滿足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計劃》提出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定期確定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向金融機構推送,並建立授信綠色通道,滿足合理融資需求。對開發建設暫時遇到困難但資金基本能夠平衡的項目,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今年計劃報送“白名單”項目70個以上,融資需求超120億元。

調整首套房認定標準,全面落實“認房不認貸”政策;落實差異化信貸政策,全市統一執行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比例不低於20%,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比例不低於30%;自2024年4月1日起,階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切實降低羣衆購房負擔;充分發揮經營性物業貸款作用。房地產企業可利用自身擁有的符合條件的商業性房地產,向商業銀行申請經營性物業貸款。

《計劃》提出建立健全住房租賃金融支持體系,通過商業銀行發放住房租賃開發建設貸款、經營性貸款、團體購房貸款等形式,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等批量購買、改建存量閒置房屋用作市場性和保障性長期租賃住房。符合保障性租賃住房條件的,住房租賃企業可按照規定享受增值稅、房產稅、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稅費優惠。

在土地供給方面,煙臺將繼續優化土地供應和住房產品供給。根據房地產市場供需狀況,合理制定土地供應計劃,適度超前完善擬供應地塊配套設施,提升土地價值,提高拍賣成功率,穩定市場預期。增加優質地塊供應,合理確定規劃和建設條件,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

爲實現居者“優其居”,《計劃》進一步優化高品質住宅項目開發貸政策,在授信審批、利率定價、貸款年限等方面給予優惠傾斜,貸款期限可延長至3—5年。鼓勵新技術在高品質住宅中的應用,對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築、超低能耗建築項目,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