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住宅工程挖出日治臺北監獄遺構 監院促保存

臺北市金華社會住宅陸續挖出「尖底明溝」等歷史建築。(資料照/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臺北市政府辦理大安區金華公共住宅新建工程,挖出長達100多公尺日治時期「尖底明溝」等建築遺構。監察院今提出調查報告,促臺北市政府應妥善處理。(報系資料照片)

臺北市政府辦理大安區金華公共住宅新建工程,但基地座落於日治時期臺北監獄範圍,緊鄰市定古蹟,設計暨監造廠商依市府要求進行,也挖出長達100多公尺日治時期「尖底明溝」等建築遺構。監察院今提出調查報告,促臺北市政府應妥善處理。

監察院指出,臺北市文化局已於去年12月4日公告該「尖底明溝」爲臺北市歷史建築,該「尖底明溝」雖有保存及展示構想,但仍尚未確定。

監委指出,臺北市政府於舊臺北監獄基地上辦理金華社宅新建工程挖掘出日治時期結構完整的尖底明溝遺構,爲當時監獄圍牆內側之排水溝,可與圍牆一同見證舊臺北監獄的規模與歷史,極具文化及歷史意義,且已登錄爲臺北市歷史建築。

監委指出,臺北府2014年辦理文資諮詢會議雖認定舊臺北監獄基地並不具遺址價值,但北市府嗣後於該基地辦理金華社宅新建工程中,未囿於該諮詢會議結論,在試掘過程中挖掘出尖底明溝、熏蒸室及放腳基礎具有文化及歷史意義等遺構及遺物,值得肯認。

不過,監委呼籲,臺北市文化局允宜善用本身專業資源,提供開發單位該府都發局相關專業協助,完善文化資產試掘及出土物之保存、研究工作,也應避免其遭受傾頹破壞,所擬訂之尖底明溝遺構保存、修復及再利用計劃,允宜特別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