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以高水平開放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原標題:金觀平:以高水平開放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赴歐洲開展國事訪問期間,新質生產力多次被提及。當前中國正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國際社會也期待與中國合作,共享中國發展新機遇。

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離不開與世界的交流與合作。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能夠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引導全球優質資本佈局中國市場,吸引全球創新成果在中國落地生根。今年一季度,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環比增長41.7%,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引資達377.6億元,佔全國引資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了2.2個百分點。

世界也在共享中國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和紅利。一方面,通過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外資企業能夠利用我國完備的產業配套體系、豐富的人才資源和快速增強的創新活力,共享我國高科技發展前景和潛力巨大的超級市場;另一方面,我國也爲世界提供了優質產品、技術和資本。今年一季度,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429.2億元,同比增長12.5%;鋰電池、光伏產品和電動載人汽車“新三樣”更是受到國際市場廣泛歡迎,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有力推動了全球綠色轉型。

近年來,中歐經貿合作亮點頻現。總部位於法國的空中客車公司與中國夥伴的合作範圍遍及全產業鏈;在中國新技術幫助下,河鋼集團塞爾維亞斯梅戴雷沃鋼廠取得巨大經濟社會效應;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紛紛到匈牙利投資設廠……中歐用事實和數據證明,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將爲包括歐洲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更多合作共贏的機遇。

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國際社會更加期待中國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爲世界經濟提供新動能。然而,個別美西方政客爲遏制打壓中國優質產業發展,肆意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將中國發展積累的比較優勢歪曲爲“不公平競爭”,把中國造福全球的優質產能抹黑爲“衝擊世界經濟”,干擾全球經貿秩序。

彼此成就的中歐合作關係,並未因個別雜音噪音而消減,反而行之愈堅。中國正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法國也在推進基於綠色創新的“再工業化”,此次雙方決定拓展綠色能源、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等多個新興領域合作;“因地制宜共同發展新質生產力”寫入了中國和塞爾維亞的聯合聲明,中塞將開展人工智能、空間科技、數字經濟合作;中匈將共建聯合實驗室、推動綠色發展領域投資合作……一系列的訪問成果文件清單,成爲中歐關係換擋提速的澎湃動力,也將爲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領和支持。

可以預見,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下,向“新”而行的中國經濟將乘風破浪,收穫越來越多雙向奔赴與合作共贏,爲人類的進步探索方向,也將更加深刻地印證“世界好,中國纔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