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放棄傳統產業

(原標題:金觀平: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放棄傳統產業)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

傳統產業不代表落後生產力。傳統產業在我國製造業中佔比超80%,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多年來,我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產品,主要集中在輕工、紡織、機械等傳統產業領域。這些行業帶動效應強、產業關聯度大、國際市場佔有率高,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也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生力軍。

傳統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新質生產力的“新”在於創新。不少傳統產業經過技術改造成爲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不僅如此,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密不可分、互爲促進。一方面,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所需的新技術、軟硬件等,爲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市場和動能;另一方面,新興產業發展也依賴傳統產業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支撐。

轉型升級是傳統產業激發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是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生產力。要正視我國傳統產業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低端產能過剩、高端供給不足、產業基礎不牢、創新能力薄弱等。在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約束趨緊等大背景下,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逐步消失。只有走深度轉型升級之路,靠技術創新、要素創新等,催生出傳統產業的新質生產力,才能重塑競爭新優勢。

要牢牢咬住高端化不斷躍升。推動傳統產業優勢領域鍛長板,強鏈延鏈補鏈,加快轉型升級,更要注重在薄弱環節補短板,系統佈局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基礎研究。着力構建以企業爲主體、產學研用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要用好智能化手段。立足不同細分產業特點和差異化需求,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推動產業數字化。尤其要充分發揮各行業領軍企業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合作,搭建開放平臺,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降低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成本。

要推進綠色化轉型。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要加快傳統產業產品結構、用能結構、原料結構優化調整和工藝流程再造,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遴選推廣成熟度高、經濟性好、綠色成效顯著的關鍵共性技術,推動企業、園區、重點行業全面實施新一輪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升級。還要注意堅持全國一盤棋,綜合考慮區域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環境承載力等因素,推動傳統產業形成集羣化、差異化的綠色低碳轉型新格局。 (作者: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