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拚年底「電子化支付過半」 立委曝三原因:可能達不到

電子化拚上路金管會表示,消費習慣面仍需不斷宣導。(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陳依旻/臺北報導

電支條例修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日前通過立法院初審,金管會力拼明年上路,主委黃天牧指出,如果三讀通過,對提升國內現金支付的比重有幫助。但記者實際訪問部分商家,均對非現金交易「興趣缺缺」。

店家認爲百Pay齊放有點亂」

日前電支條例進行2015年立法以來的最大修法,但此法生效以來,百Pay齊放的現象,讓不少民衆至今,一聊到Apple pay、Line pay跟街口支付有何不同,還是「霧煞煞」,這次修法的特色是將電支、電票業務大整並」,民衆雖然可以在辨認、使用上更便利,但又有另一個問題是「商家願意提供嗎」?

目前訪問到的店家都回應「不會用,但就算會用了也不想推」、「不推」。

「不推」理由是太麻煩,認爲還是現金支付比較安心、方便,以及擔心營業額會被第三方給知道,甚至也有人提出,市面上太多第三方支付,看得有點亂,應該要像大陸一樣,只有支付寶微信

仍有店家支持並響應電子化支付。一位連鎖飲料品牌老闆分享,店內整合大小的行動支付,包含信用卡、悠遊卡、街口支付、Line Pay等,但站在民衆消費習慣來看「還『不算普及』,大概現金跟行動支付是20比1,年輕人在使用而已,老人家小孩都沒有使用」。

照這樣來看,電子化支付(非現金交易)佔比年底達到52%是否有困難?

今年電子化支付佔比比去年衰退2.86%

現任國民黨立委曾銘宗,過去在擔任金管會主委時就提出「電子支付 5 年倍增計劃」,時過5年,他坦言,現階段很多系統待整合確實是問題,如果沒有把信用卡支付納入「可能達不到」,且今年電子化支付佔比有小幅衰退。

除了信用卡支付,曾銘宗指出,年底難達標的原因還有兩個。第一,我國傳統金融非常方便,ATM據點多;第二,雖然電子化支付推動後,會有很多好處,「但也讓商家畏懼」,因爲透過大數據充分分析後,交易將透明化,營業額多少都一目瞭然。

無現金社會來臨。「電子支付 5 年倍增計劃」在2015年就被提出,當時數據顯示,臺灣的電子支付佔臺灣消費支出比重爲26%,大幅落後韓國的75%、香港的65%及中國的56%,雖然2019年上半年全民使用臺灣電子支付消費的比重爲41%。

但日前國民黨立委林德福民進黨立委莊瑞雄林楚茵等人在財委會質詢時,紛紛質疑「我國電子化支付2020年比重倍增計劃」原定今年底前,要達到52%的目標,但統計卻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佔比只有38.05%,不僅未達到目標,還比去年底的40.91%衰退。

金管會籲消費習慣仍需宣導

對此,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說明,今年主要受疫情影響,國人無法出國,信用卡海外消費或團費就驟減,隨着電支條例修法通過,非現金支付交易明年有機會呈現顯著成長,加上純網銀也要在年底營運有助推動佔比提高。

要提高電子化支付的佔比,黃天牧強調,仍要在消費面上不斷宣導,其餘仍要再觀察,但此法對金融體系的確是個里程碑,如果法案三讀通過,會建立一個更友善、便利、效率的支付生態圈,雖然已有電子支付、電票、信用卡消費,但過去電子支付只能代收代理儲值及轉帳,但未來可以買賣外幣,且民衆在匯率便宜,買外幣儲值時還能進行國內外小額匯兌。

上路還需一段時間,黃天牧表示,母法之前,還要先努力催生子法業者還要照程序申請,但民衆有機會在明年上半年享受電支條例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