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滴滴五折代叫”黑產:全國多地用戶賬號被盜,一天憑空冒出千元車費

"我的滴滴賬號被盜號了!我人在雲南,賬號上竟然出現多筆遠在安徽、黑龍江、北京的訂單?這太可怕了。"談及此事用戶小李深感惶恐和震驚。

人在家中坐,單從天上來。隨着網約車市場的迅猛發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平臺漏洞做起了盜號代打車的生意,這些訂單的背後,正是一條龐大且難以根除的黑色產業鏈。

滴滴用戶被盜號:

訂單來自全國各地,單筆費用最高超千元

連日來,全國各地的多位用戶向藍鯨記者透露,自己的滴滴出行賬號被盜用,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莫名出現多筆打車費用,少的幾十元,最高的單筆超過1000元。

一位來自重慶的滴滴用戶劉女士對藍鯨記者說到:"我的這筆異地訂單是4月6日出現的,打車地點位於福建省。當天晚上突然就收到一則電話,叫我係好安全帶。離奇的是這筆訂單並非我本人操作的,當時我嘗試聯繫司機,司機也不理我。行程結束時顯示需要支付315元費用。"

"由於沒有設置免密支付,纔有幸逃過一劫。"劉女士表示,事後就聯繫了滴滴客服,官方給解決了問題,目前點進頁面裡顯示已支付狀態,滴滴方面應該是對這筆訂單進行墊付了。

近期出現類似情況的用戶並不在少數,3月底,來自四川的張女士也發現自己滴滴莫名出現了兩筆訂單,且分別來自不同地方,一筆來自北京一筆來自上海,金額均在100元左右。

隨後李女士聯繫了滴滴客服,在客服的指導下關閉了app上的其他登錄設備,最終解決了問題。

目前已有多位用戶向藍鯨記者反饋了這一情況,他們來自江蘇、河南、廣東、雲南等全國不同省份,每個案例也是大同小異。

總結來看,這些異地不知名訂單多爲幾百元的大額費用,且有不少是跨城出行的。如果用戶設置的免密支付,那麼訂單結束後平臺會自動扣取。反之,平臺會提醒用戶支付打車費用。目前,只要聯繫滴滴官方的用戶,基本都得已解決問題,沒有造成過多的損失。

揭秘代打黑色產業鏈,五折叫車背後暗藏怎樣的騙局?

誰在利用他人賬號遠程打車?賬號如何被盜?訂單究竟來自於哪裡?

藍鯨記者發現,盜號打車非近期纔有,多年來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其背後是一條龐大且屢禁不止的黑色產業鏈。

1.瞄準平臺漏洞,盜號代叫、低價攬客

據一位被盜號的用戶透露,他曾在異地訂單進行時致電過司機,讓司機將電話轉交給乘客,乘客則表示自己是在第三方平臺找人訂的車。

該用戶表示,這種案例中很多乘客並非盜號者,真正的盜號者會在網上發佈低價打車的信源,以此吸引那些貪圖小便宜的乘客。

對此,藍鯨記者在閒魚上查詢發現,以滴滴代打爲關鍵詞搜索出大量低價打車的帖子,這些賣家通常會打出"5折用車、出門必備、省錢神器"的宣傳語。乘客只需提供起點位置和終點位置的截圖,賣家便能夠幫用戶叫車,等到上車後乘客把半價的車費發給賣家,這單交易就算完成了。

當被問到爲什麼車費這麼便宜時,賣家只是稱:"卡平臺bug,需要設備操作的。"至於具體如何操作對方並未回覆。

一位有着多年跑單經驗的滴滴司機對藍鯨記者表示,他曾多次遇到過這種情況,乘客都不會說是低價找人訂的車,只會說是朋友幫忙定的。一般這種訂單都是長途單、專車豪車單,單價高的能達到1000元,司機可能會收不到車費,有些訂單平臺會墊付。

2.288元教學盜號技術,生意好能月入過萬

順着上述線索,藍鯨記者聯繫到一位提供網約車代打教學的賣家,對方表示,通過自己的技術可以騙來其他用戶的驗證碼,用別人的滴滴號打車,打完即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盜號打車外商家還透露了另一套方案"買號代打車",這種方法需要做好兩樣準備,一是安卓手機一部,二是買滴滴號的成本,滴滴號的成本在6~10元之間,一個號只能使一次,代叫完就不要了,需要時再買即可。

該商家稱:"兩種技術的學費都是288元,包後期技術更新,代叫車生意好的時候能月入過萬。自從用了這個後,我出門都不開車,還是打車舒服。"當被問到是否有法律風險時,對方表示,這是擦邊技術,用多用少全看自己。

綜上所述,不法分子通過盜號、買號的方式獲取滴滴賬號,隨後打出"五折叫車"的噱頭在第三方平臺攬客,等乘客下車後,誰將爲這筆打車費買單呢?

1.如果設置了免密支付,被盜號用戶的錢會直接被划走,被盜用戶成了受害者;

2.如果沒有設置免密支付,那麼司機則無法第一時間收到車費,司機成了受害者;

3.如果被盜號者致電滴滴投訴,那麼平臺會先行爲司機墊付車費,平臺成了受害者。

總而言之,訂單結束後盜號者不可能支付車費,在這一系列環節中,平臺、司機、被盜號用戶均有可能成爲受害者,實施盜號的人是唯一的獲利者。

背靠3000億網約車市場

律師:低價代叫服務涉嫌詐騙罪

近年來,中國網約車市場發展迅速。

據2023年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約車用戶規模達4.72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3492萬人,佔網民整體的43.8%,成爲用戶規模增長較快的應用。此外,中國網約車市場也超過了3000億元。

平臺方面,據滴滴財報顯示,2023年全年度總收入爲人民幣1923.8億元,同比增長36.6%,淨利潤5.35億元,實現年度淨利潤轉正。

業績的增長得益於訂單數量的增長,財報顯示,2023年全年核心平臺交易量達到134.69億單,同比增長39.1%。中國出行2023年全年的交易量達到108.09億單,比2022年全年增長39.8%。

按此數據計算,滴滴在中國的日均單量將近3000萬,用戶對於網約車的需求日益旺盛。

另據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滴滴爲平臺上接單的司機支付4.4億元補償,其中乘客未支付的車費高達1.3億元,滴滴也全額墊付給了司機。

如此龐大的市場和平臺補償力度讓不少人嗅到了"商機",瞄準平臺的漏洞,一條網約車代打黑色的產業鏈由此而生。

對此,功承瀛泰律師事務所唐潮律師告訴藍鯨記者,所謂的盜號者,實際是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在滴滴平臺打車。盜號者自始至終都知道自己不會去支付車費,所以具有很明顯的非法佔有目的,毋庸置疑是違法行爲。而不論盜號者是自用,還是通過"低價打車"攬客獲利,盜號者都涉嫌詐騙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唐潮表示,如果盜號者所使用的他人身份信息,系其購買或通過其他非法手段獲取,甚至存在向其他盜號者銷售的情況,則盜號者還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在此事件中,用戶被盜號,滴滴平臺是否應存在監管不力的責任?那些"薅羊毛"的乘客又是否違法?

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馬金庫律師表示,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作爲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網約車平臺作爲網絡服務提供者,應保障用戶的個人信息權益不受損害,在用戶信息被盜的情況下,如果平臺存在過錯,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唐潮認爲,"薅羊毛"的乘客如果明知盜號者的非法行爲,依然通過盜號者打車,甚至多次使用,以達到自己非法獲利的目的,同樣涉嫌詐騙罪。

盜號者實施違法行爲,主要是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了他人的身份信息,或是身份信息綁定的支付軟件賬號,獲取的途徑並非是通過滴滴平臺本身的漏洞。相關情況也表明,在發生類似事件後,被盜號的消費者一般只要向滴滴平臺投訴,平臺都會先行墊付這筆車費,所以對於滴滴平臺來說,也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