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縱深 | “冬哥”的訪企拓崗路

2024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人,較上年又有增加。如何搭建平臺,爲畢業生拓展更多的就業崗位資源,各高校負責就業的老師們都在積極想辦法、找路子。這段時間,被學生們親切稱爲“冬哥”的山東理工大學魯泰紡織服裝學院團委書記王曉冬又踏上了風塵僕僕的訪企拓崗路。讓我們跟隨鏡頭一起看看在這個就業季,他和學生們面臨哪些挑戰,又是如何一一應對?

01

“就業大巴”破解就業難題

早上七點半,一輛“就業大巴”從山東理工大學駛出,魯泰紡織服裝學院團委書記王曉冬帶領學院服裝表演專業的17名學生從淄博出發趕往800公里之外的江蘇蘇州,開啓了一場充滿期待的夢想征途。

經歷了十個小時的舟車勞頓,師生們順利抵達目標企業,來不及休息,迎接他們的是一場激烈嚴格的現場面試,對此,王曉冬既興奮也有些緊張。從事學生工作以來,服裝表演專業的就業問題始終是壓在他心口的一塊巨石。

山東理工大學魯泰紡織服裝學院團委書記王曉冬:因爲這個專業有很大的特殊性,中國的模特經紀公司大都具有一定的臨時性,並不長期僱用模特,而只是臨時有賽事,臨時組織模特,但是很多學生追求的是長遠穩定發展,所以每年都歷經坎坷,不斷地摔跟頭。

爲了幫助服裝表演專業的學生解決就業難題,王曉冬四處奔走,多方打聽,終於在蘇州爲學生爭取到這次寶貴的面試機會。

面對企業的問題和考驗,學生們全力以赴展示着自己的實力和潛能,憑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綜合素質贏得了企業青睞,最終,5名學生成功簽約入職,這一消息也讓王曉冬看到了更多希望與可能。

02

走出去,就有出路

給學生找工作這件事,王曉冬已經幹了整整十年。2014年,王曉冬從學校學生工作部調入輔導員崗位,自此開啓了奔赴全國各地訪企拓崗之路。一開始,他主要是在網上搜集相關行業招聘信息幫學生找崗位,但收效甚微,王曉冬覺得不能坐在家裡等着企業上門,必須走出去爲畢業生找機會。從此一人一車穿梭在各個城市和企業之間便成了王曉冬的生活常態。

截至四月份,王曉冬已經四次前往南方訪企拓崗。起初的情況並不樂觀,不少企業由於對王曉冬所在學校的情況瞭解有限,對畢業生的能力心存疑慮。爲了打消企業的顧慮,王曉冬不僅挨個打電話說明情況,還乾脆直接上門走訪,不少企業被他的真誠和執着打動,向他和學生們敞開了大門,江蘇三潤服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王曉冬: 咱對服裝專業的學生,有哪些崗位的需求?

江蘇三潤服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吳海華: 目前的話,我們公司像業務類的、生產類的、面料採購的,都有相關的空缺。我們業務類的需求,那就是英語能力。

王曉冬: 英語和日語這塊,上次我來的時候感觸很深,所以回去以後我們服裝專業,就開始加強英語包括日語的學習了,完全按照咱們企業的需求,去改造我們的專業和課程,確保讓學生進入企業以後,用最短的時間去適應企業的崗位需求。

第一次與企業對接後,就有三名學生成功入職。除了挖掘更多合適的崗位,王曉冬還希望在科研和教學方面,進一步與企業加深聯繫,做真正意義上的產學研合作。

把學生們送出去,還要能留得住,發展得好。每次訪企拓崗,王曉冬都會去看看在當地就業的學生適不適應,發展得好不好。

丁輝是魯泰紡織服裝學院2019級的本科生,經歷了兩次考研失利,又找不着就業方向的他,在最迷茫的時候找到了王曉冬。

在王曉冬的推薦下,丁輝成爲學校第一批到南通企業就業的畢業生之一。雖然他到工廠實習才一個月,但說起產品工藝和製作流程已經頭頭是道。

丁輝說,在校期間,同學們只要遇到就業方面的問題,總愛向王曉冬求助,高峰期,他的辦公室諮詢的人總是爆滿。隨着“冬哥”的稱呼越叫越響,王曉冬與學生的心也貼得越來越近。

03

十年堅守,鋪就學生就業坦途

一聲聲“冬哥”的背後,是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王曉冬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自小在汽車連長大,駕駛室對他來說有一種天然的神聖感。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很多年後的今天,在訪企拓崗的漫長旅途中,汽車不僅成爲他忠實的夥伴,也見證着他的堅守與付出。

幾年時間,王曉冬幾乎跑遍了省內的相關企業,並不斷向省外拓展。沿途也曾遇到過颱風天、汽車陷入井蓋等突發狀況,偶爾也會吃企業的“閉門羹”,受一些冷眼,但他從沒想過放棄。

王曉冬所在的學院農村生源佔比2/3,常年和學生們在一起,他深知這些孩子的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期待和希望,所以要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找到一份工作,邁好步入社會的第一步。

山東理工大學魯泰紡織服裝學院團委書記王曉冬:很多來自偏遠的地方的孩子,你說讓他去哪個城市找工作,他腦子裡是沒概念的,雖然從網上能看到,但是他沒有去過,沒有這個勇氣。得需要你去先開拓好了,告訴他這個地方還可以,你可以來,他纔會去。

一些家庭困難的學生,更是王曉冬的重點關注對象。危小露,來自安徽一個農村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收入微薄。瞭解到她家的情況,王曉冬幫她申請了學費減免。畢業時,由於腿部殘疾,危小露一度屢屢碰壁,王曉冬千方百計想辦法,並自掏腰包,把她送到北京參加培訓進一步提升求職技能,最終幫助她進入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就職。

十年的付出,王曉冬不僅收穫了學生們的就業成果,也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今年,王曉冬所在的學院有156名學生畢業。眼下,學院就業率同比有所增長,但任務依然緊迫。

這兩天,王曉冬一直在盤整自己的數據庫。這是他每去一個地方,回來梳理後的企業信息,還有他根據各地紡織和服裝企業的排名查找錄入的,已經從山東拓展到了江蘇、浙江、北京、江西、安徽等地。

王曉冬說,在今年的訪企拓崗中,他明顯感受到紡織服裝企業的復甦回暖,用工需求的增加,這讓他充滿信心。走出去,就有機會。後續,他想着要再往南,去紡織服裝業發達的福建等省份尋找更多的就業機會,爲學生未來發展搭建更寬廣的平臺。

十年間,一人一車,從草長鶯飛到寒冬飛雪,從齊魯大地到浙贛蘇皖,王曉冬陪伴千餘名學生跑過了大學時光,也跑向了成功的彼岸。未來一段時間,王曉冬可能還會到處奔波,接下來又要跋涉多遠,道路是否曲折蜿蜒,我們無從知曉,但是看到學校、企業各方面都在爲學生們的就業保駕護航,相信畢業生們在告別學校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信心和底氣追逐夢想、擁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