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號誌每月壞 擾亂行車
內照式交通號誌與傳統鋁板號誌並存,喪失路況指引功效,徒增用路人的困擾。(議員楊靜宇提供/張薷臺北傳真)
臺北市府爲提升夜間行車安全,斥資2.1億設置內照式交通號誌,但議員楊靜宇指出,每面要價高達3萬6000元,設置率低且故障率高,加上與傳統式交通標誌並存在同一交通杆,駕駛人容易產生光線視差,反而看得霧煞煞。
內照式交通標誌內部有LED光源,比傳統標誌辨識度高,對於夜間亮度不足或光源複雜路口,可提升交通安全。據統計,北市砸2.1億元,在市區主要幹道設置5845面內照號誌,僅佔全市共7萬6914面交通標誌總數的7%,平均每面要價3.6萬元。
楊靜宇表示,北市交通標誌陸續汰舊,改採內照式交通標誌後,但卻出現同一個交通杆上,內照式交通標誌與傳統鋁板交通標誌混雜,用路人受光線的視覺落差影響,根本難以辨識,喪失路況指引功效。甚至許多路口內照式交通號誌故障不亮,才走沒幾處路口就發現故障「失明」情形,反倒讓駕駛人無從看清標誌,妨礙對行車方向的判斷,增加行車危險性。
「月月都要報修!」楊靜宇直言,內照式標誌砸大錢,但故障率令人不敢恭維,今年1到10月就有41處報修,平均每個月就有4處故障,如此低佔比又高故障率的狀況,要求交通局應針對頻繁故障、零件材料不佳的號誌進行全面換新。
臺北市長柯文哲坦言,傳統號誌與內照號誌並存,視覺上會出現落差,內照號誌雖經費不斐,但仍會針對燈光較暗處加速布建。北市府交通局長陳學臺表示,廠商須每個月定期提供巡查報表,可提升維護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