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鳥蛋「膽固醇爆表」?鵪鶉蛋真相曝光 網友看完想養了

夜市常見的「煎鳥蛋攤販。(圖/讀者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平常吃滷味火鍋或逛夜市,一定吃過這種俗稱「鳥蛋」的鵪鶉蛋,但一般市面上較少看到生鮮鵪鶉蛋,因此坊間有關鳥蛋「是假蛋」、「膽固醇爆表」的傳言不脛而走。事實上,全臺鵪鶉蛋產量平均1天能有250~300萬顆,製作假蛋根本不符合經濟效益,且根據研究,相同重量雞蛋和鵪鶉蛋膽固醇含量相當,根本不用擔心膽固醇超標的問題

食力」3日刊登文章解釋「鳥蛋」是怎麼來的。中華民國鵪鶉協會創辦人、羽禾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清涼說,鵪鶉原本被當作觀賞用鳥引進臺灣,大約40、50年前人們開始發現鵪鶉蛋的經濟價值,開始發展鵪鶉養殖,如今全臺灣每年約有7億顆鵪鶉蛋的產量,其中國內消費5億顆,其餘的則外銷日本歐美等國。

目前,全臺灣肉用鵪鶉有150~200萬隻,蛋用鵪鶉則多達250~300萬隻,平均每隻鵪鶉一天能產一顆蛋,而養殖鵪鶉的換蛋率高達60%,也就是說當鵪鶉吃下21克的飼料,可以生出11~12克的鵪鶉蛋,產量不容小覷,可以說是「吃都吃不完」。

林清涼說,目前生鮮鵪鶉蛋和加工熟成鵪鶉蛋的比例約1:9,消費者在夜市看見的「煎鳥蛋」就是以生鮮鳥蛋製作,但更大部分的鵪鶉蛋都被加工成水煮蛋,再批發到市場火鍋店當成火鍋料,或是進一步製作成鐵蛋整體產業的經濟效益相當驚人。

有關坊間「鳥蛋每顆蛋黃都立在中間,所以是假蛋」,以及「鳥蛋膽固醇超高」等傳聞。羽禾食品公司說,鵪鶉蛋加工製程中,有一道步驟是「加熱導正」,也就是將蛋一邊加熱一邊旋轉,變可使蛋黃穩穩立在中間。羽禾食品說,消費者在市面上較少看到生鮮鵪鶉蛋,不清楚鵪鶉蛋的產量,進而出現「假蛋疑慮」,事實上,生產生鮮鵪鶉蛋每顆成本大約7~8角,但製作一顆假蛋的成本就要2元,賣假蛋根本不合乎成本。

至於膽固醇疑慮,《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期刊早在2003年就刊登過研究,指出每1克鵪鶉蛋黃的膽固醇含量爲12.1毫克,一般雞蛋則是每克蛋黃12.0毫克,因此在相同重量下,鵪鶉蛋和雞蛋的膽固醇相當。一般吃下4~5顆熟鵪鶉蛋的量,大約等於吃下1顆雞蛋。

篇文章獲得廣大網友迴響,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說,「長知識了」、「我以爲是麻雀蛋」、「看完突然好想吃」。還有網友說,「養一隻可以狂吃欸」、「養這個養這個~」。另外有網友指出,以前賣鵪鶉蛋都是10元一整包,現在越漲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