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爲新時代的硬道理。這是在深入分析新時代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現代化建設一般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戰略性意義的重大判斷,爲不斷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指明瞭前進方向。新時代新徵程,必須更加註重推動高質量發展,把高質量發展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

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各環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是一場關係經濟社會全局的深刻變革。當前,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面對這些難題,只有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爲新時代的硬道理,切實解決好發展質量問題,實現創新成爲第一動力、協調成爲內生特點、綠色成爲普遍形態、開放成爲必由之路、共享成爲根本目的的發展,才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還要認識到,推動高質量發展事關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在外部環境日趨嚴峻複雜的背景下,新的發展階段、新的使命任務和新的發展環境對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更爲緊迫的要求,必須把高質量發展擺在更爲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提升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益,爲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第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要推動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實現供需動態均衡,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可持續性,增強韌性。同時,要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二是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更好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同時,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通過統籌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不斷優化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制度環境,提升供給質量,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大動力。三是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過程中,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城鄉協調發展。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要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促進城鄉教育公平。要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健全遍及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要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四是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第二,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着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貫穿經濟工作全過程的主線。通過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可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長期增長潛力。同時,有效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必須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實現社會再生產良性循環。一方面,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切實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創新對我國來說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必須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科技創新,需要根據我國的現實需要和社會有效需求,不斷提高產品、服務、創新質量。對經營主體而言,要健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完善評價機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發創新活力。在財政支持上,根據創新技術水平和研發投資能力,有重點地增加對創新密度較大的經營主體的技術創新投資支出;在金融支持上,推動實現"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打造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另一方面,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持續推動綠色發展,強化資源能源節約集約利用,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激勵約束作用。要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完善能耗控制機制,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還要加大力度推動氣候治理,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第三,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發展和安全要動態平衡、相得益彰。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我們黨立足我國發展所處的新階段、國家安全面臨的新形勢作出的戰略選擇,是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支點,是實現高質量發展、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必然要求,必須在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中把握和實現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之中,提出"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新時代新徵程,必須準確把握髮展和安全的辯證統一關係,把發展作爲安全的基礎,把安全作爲發展的前提,使二者互爲依託、相互促進。發展和安全是經濟社會運行的一體兩面,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統籌發展和安全,要堅持以發展促安全、以安全保發展。沒有發展作爲支撐的安全,必然難以長久;沒有安全作爲保障的發展,必然不可持續。發展是解決全部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歸根到底要靠發展,只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築牢安全的物質基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仍然會遇到可預見的和不可預見的風險和挑戰,需要持續有效防範化解,既看到危機、增強憂患意識,又把握機遇、主動作爲,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化危爲機,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爲安全的發展。

第四,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政策體系支撐,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十分關鍵。科學有效的宏觀經濟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要求,也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了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新時代新徵程,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需要進一步提高國家發展規劃戰略的科學性,持續優化目標、加強合理分工、提高協同效率,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特別是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發展難題,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新的更加堅實的基礎。高質量發展是我們黨把握髮展規律、從實踐認識到再實踐再認識的重大理論創新,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新徵程,我們要梳理、總結、提煉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講好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故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新時代的硬道理,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注入強大動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