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點值補貼沒共識 醫界盼政策常態化 低於0.9元就補足

健保署坦言,去年決定總額時,對疫後的影響還不清楚,難免會有失準。因總額中的「非預期風險及政策改變經費」不夠用,健保提案動支健保基金,將西醫基層、醫院、中醫的點值補至2019年水準,確保1點等於0.9元。(林周義攝)

新冠疫情迴歸常態後,民衆出現就醫反彈行爲,導致點值被稀釋,醫界叫苦連天。健保署坦言,去年決定總額時,對疫後的影響還不清楚,難免會有失準。因總額中的「非預期風險及政策改變經費」不夠用,健保提案動支健保基金,將西醫基層、醫院、中醫的點值補至2019年水準,確保1點等於0.9元。會議耗時約5小時,未取得共識,將送衛福部決定。付費者代表認爲,安全準備金沒有動支規範,不贊同使用;醫界代表則表示支持,且認爲補點值配套應常態化,低於0.9元就補足。

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從類流感就醫數據可見,今年第2季以來,就醫人次明顯上升,8、9月下降,10月以後又有增多趨勢。健保總額預算是前瞻式的預算模式,前一年決定下年度的醫療費用支出。今年的總額是去年定下的,但是對未來疫情的影響還不清楚。

石崇良說,健保共有4大總額,西醫基層、醫院、中醫、牙醫,但是牙醫未受呼吸道疾病的影響。總額當中,設有「非預期風險及政策改變經費」,因總額預算是以過去的歷史經驗來預估未來,難免會發生超出預估、失準的部分,就以此經費進行調控,避免影響醫療服務。

今年就醫量變動過於巨大,造成點值過低,傷害醫療服務品質。對此,健保署提案,除了動用8億「非預期風險及政策改變經費」外,也要動用約30億的健保基金,將西醫基層、醫院、中醫的點值補至2019年水準,確保1點等於0.9元。

石崇良說,今日的爭議有2處,首先是3總額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特別是醫院總額,有些會在攤扣前先進行醫院的小總額管理,有些則視區域的攤扣方式爲之,影響最後呈現的平均點值,無法有一致性的補貼方式,健保署希望再找各個區域的總額部門進行討論。至於西醫基層、中醫則較有共識,不排除先補足這2部門的點值,接下來將送衛福部決定。

另1爭議點在預算,石崇良說,去年「非預期風險及政策改變經費」所列的經費是8億,但補點值需要的經費遠超過8億。健保署認爲這筆經費不易預估,過去幾年度沒有動用到,就會滾入安全準備金。同理,當預估失準後,就能動用安全準備金,但有委員持不同意見。

石崇良說,政院今年撥補了240億公務預算進入健保基金,也是有考慮到疫情的影響,希望合理的補貼的原則之下,給予醫療機構適當的支持,畢竟秋冬來臨,呼吸道疾病蠢蠢欲動。他也解釋,依照《健保法》政府每年度負擔本保險之總經費,不得少於每年度保險經費扣除法定收入後金額之36%,而這筆錢是在36%外,本質上仍屬於公務預算,可用於補足8億以外的不足之處,未用完的金額,會自然流入安全準備金。

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第1季、第2季點值變差。臺北第1季1點只有0.76元,第2季只剩下0.74元,經過攤扣後,醫院非常辛苦。政府對醫界的支付是「做1塊給8毛」,若能有公務預算挹注來改善點值,將會非常好,健保署的配套是應該的。不過他也呼籲政府,應將補點值配套常態化,未來只要1點低於0.9元,就應有特殊的預算來撥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