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把文旅業培養爲支柱產業
文旅產業是賡續傳統文化、發展現代文明、彰顯時代使命的關鍵領域。把文化旅遊業培養成爲支柱產業,還需提升基礎設施水平,發展文旅貿易等。
今年以來,文旅產業不斷創造“快樂GDP”,烘托出經濟的“火熱勁”,撐起中國人的“精氣神”,既展現了極高的人氣和熱度,也爲宏觀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年來,人民羣衆旅遊意願加速提升。從春節、“五一”假期,到中秋節、國慶假期,全國旅遊市場出行人數和旅遊消費屢創新高,春節假期8天國內出遊4.74億人次、總花費超過6300億元,國慶假期7天國內出遊7.65億人次、總花費超過7000億元。假日消費強勁復甦,帶動假日製度調整,可以預見明年旅遊產業勢必更旺盛。旅遊產業帶火了賽事遊、工業遊、冰雪遊、夜間遊等特色體驗,助推了縣域經濟以及區域發展,帶動起交通路網、基礎設施等擴大投資和諸多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A級旅遊景區直接就業人數超過160萬人,帶動相關就業更是逾千萬人。這也符合全球規律,據統計,歐盟範圍內旅遊業直接創造的工作崗位超過2200萬個,佔全部就業崗位的1/8,是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
文旅產業具有極強的產業延展性,極大帶動了科技創新、製造業升級、服務業融合發展。隨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不斷升級,“科技+文化”逐漸成爲新興交叉領域,有力推動數字經濟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以“科技+文化”的典型代表遊戲產業爲例,2023年,我國遊戲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覆蓋用戶6.7億人;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近920億元,環比增長23%,增速極爲可觀。一些遊戲企業已經走在科技創新前沿,通過大語言模型、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賦予遊戲更加豐富生動的交互和動作表現,其中一些遊戲場景甚至拓展了技術在新型工業領域的應用。國內超過九成的遊戲產品在劇情、題材等設計中吸收了傳統文化元素,國風文化正在年輕人中間快速傳播並流行。遊戲周邊製造以及與餐飲、文旅等聯名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實現了從線上到線下的產業融合發展。可以預見,文化產業與科技、製造、服務業的深度綁定,勢必帶來新質生產力的加速發展。
彰顯文化大國風範,促進全球互融互通,深化開放合作,離不開文旅產業持續發展。這是實現文化走出去的窗口,是我國深化對外開放的橋樑。我國推出的過境免籤政策、入境便利化等舉措,極大增加了外國人入境數量。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入境外國人超過2282萬人次,有預測顯示全年入境將達3000萬人次。繼2023年旅遊服務貿易重新成爲服務貿易第一大領域後,今年我國文化貿易發展趨勢向好,旅遊貿易加快復甦。文旅產業作爲彰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將大量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IP展示給全世界,讓世界認識中國、瞭解中國,也讓中國走向世界。
文旅產業是賡續傳統文化、發展現代文明、彰顯時代使命的關鍵領域。繼續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遊業加速培養成爲支柱產業,還需要統籌佈局實施更實舉措。
一方面,提升文旅基礎設施和設備水平。各地做好發展文旅產業的內功,提升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充分運用“兩新”等政策工具,推進景區索道纜車、遊樂設施、演藝設備等文旅設備更新提升。充分發揮文旅產業新、奇、特等特徵,健全細分行業產業發展政策,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培育新業態新場景,豐富產品供給體系,推動與科技創新、智能製造、康養休閒等產業深度融合,走出不一樣的創新發展路徑和模式。
另一方面,推動文旅貿易高質量發展。深化文旅貿易對外開放,服務好企業和文化走出去、國際交往請進來,豐富拓展貿易促進活動,釋放外貿活力,在做大做強文旅產業過程中,全方位展示東方大國熱情好客、開放包容的擔當作爲。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