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問責力度 真正落實教師減負清單

■深度評論·把教師減負落到實處系列評論之三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健全監督機制,建立非教學事務進校園舉報電話並向全社會公佈,對查證屬實情況的責任人進行處分。

其實,中小學教師減負的步伐,多年來從未停下,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舉措。例如,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22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佈《關於禁止向學校攤派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漲粉”“評比”“推銷”等指令性任務的通知》等。然而,中小學教師減負不到位、不徹底的問題仍比較普遍,中小學教師負擔過重的現象依然存在。

儘管各地政府開出內容翔實的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如嚴控督查、檢查、評估、考覈、評比等活動進校園,禁止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各種投票、點贊、答題、知識競賽、推廣活動進校園。然而,一些地方習慣用“減負文件”落實教師減負,用“具體規定”執行“具體規定”,用“形式主義”應付“形式主義”。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重要原因之一在於各級政府的督導落實不到位。《意見》明確規定,要加強督導,並明晰了各級政府的督導職責和督導結果運用。但事實上,中小學教師減負督導工作容易流於形式、落實不到位;督導報告有時缺乏權威性,出現隔靴搔癢、不痛不癢的現象;教育督導剛性約束和權威性不夠,督導意見常常被束之高閣;整改問責不力,沒有真正形成震懾效果。

督導“長牙齒”,問責必有力。在問責機制方面,《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通過完善報告、規範反饋、強化整改等八個方面的制度,提高教育督導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中小學教師減負,也要強化問責機制,充分發揮教育督導“指揮棒”“助力器”的作用。具體而言,主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着力。

強化督導整改制度。督導整改,是切實履行政府職責、解決重大民生問題的重要手段。被約談單位要牢固樹立“問題必整改,整改必到位”的責任意識,切實維護教師減負督導工作的嚴肅性;對整改不到位、不及時的,要發督辦單,限期整改。同時,建立“回頭看”機制,通過大數據覈查、實地察看、交流座談、問卷調查、部門反饋等多種形式,抓住問題線索,動真碰硬,對教師減負整改情況及時進行復查,掌握真實情況,防止中小學教師減負問題反彈。

認真落實督導激勵約束制度。中小學教師減負落實不到位,關鍵原因之一是缺乏強有力的獎懲機制。堅持“激勵有爲”的原則,對中小學教師減負督導結果優秀的單位及有關負責人進行表彰,在政策支持、資源配置、資金分配等方面對被督導單位予以傾斜;在領導幹部考覈、任免、獎懲中要注意對中小學教師減負督導結果的運用,必要時可將其作爲幹部提拔任用的參考,讓相關負責人主動擔當、積極作爲。強化“整肅不力”的問責力度,對於中小學教師減負不到位的單位,在政策支持、資源配置、資金分配等方面予以扣減,對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的相關責任人嚴肅問責,起到震懾的作用。

着力壓實問責制度。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強化問責,是督導“長牙齒”的有力保障。強化中小學教師減負督導結果運用,讓督導問責“硬起來”。強化督導減負的權威性,實現“三個轉變”,即由教育部門爲主轉變爲以黨委政府爲主、由僅考覈政府班子向既考覈政府又考覈黨政領導幹部轉變、由僅督責向既督責又問責轉變,讓地方黨委政府在中小學教師減負中共同擔責。注重督導減負的約束性,爲了避免隔靴搔癢、不痛不癢的問題,要將中小學教師減負列入地方黨委政府年度工作計劃,將減負效果納入黨政主職年度考覈體系,違反減負禁令的部門和相關責任人要受到相應的處分。

中小學教師減負,關鍵在於落實。要加大問責力度,對於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的嚴肅問責,才能紮紮實實將教師減負工作一抓到底,求得實效,讓廣大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21日第2版

作者:付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