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也要具備“篩選”思維

有一種觀點認爲,中國的教育體系,其實並不是在進行教育,而是一種篩選體系。

我太認同了。所以,我的大多數文章裡寫的都是升學考試,而不是教育。

教育的範圍更廣,內涵更多,而升學考試只是一種選拔體系,是用來爲國家機器提供合適的“螺絲釘”的。

所以,要想在升學考試體系裡得到好的評價和認可,就必須具備“篩選”思維。

我們教育體系的設置,本身就是一套篩選體系,教育是捎帶着進行的。

尤其是最近這些年,教培機構的推波助瀾,家長對教育的參與力度越來越大,內卷加劇之下,學校體系的篩選功能日益強大,教育功能愈加弱化。

最明顯的是家長對升學考試、對教育的參與程度,遠超以往。

我們80後這一代,絕大多數孩子還是野蠻生長的,孩子能否在升學考試體系中勝出,全靠悟性和原始的自我驅動能力。

天生悟性高、自我驅動能力強的孩子,會自己調節和適應升學考試的選拔體系,自動勝出。

也有雞娃家庭,效果有的反而不好,投入很多,未達預期。

等到了80一代當了父母之後,條件好了,對教育更重視了,對升學考試更加不計投入了。

水漲船高之下,哪怕不想卷的家庭也被迫加入內卷大軍,因爲所有人都有額外投入,不額外投入,只靠天賦能力的孩子會吃虧。

但是,所有人都雞娃,同等天賦能力和水平的孩子,依然有的勝出,有的不達預期,這主要還是和家長思維有關。

最關鍵的一點是,對升學考試體系的理解和認識的不同,帶來的行爲方式的不同。

最主要的認識就是對升學考試體系的認識,如果你對一個篩選體系傾注特別大的教育期待的話,會出現認識錯位帶來的投入不匹配。

篩選體系,需要家長特別精緻利己,體系要求啥,你就準備啥,服務和配合是第一位的。

在這樣的體系中,你試圖通過所謂的素質教育去達成目標就會跑偏。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小升初看重數學能力,你非培養彈鋼琴,還想通過鋼琴十級進六小強,這就有點跑偏。

再往大了說,現在國家明確要求人才的創新能力,要求加強理工類基礎學科的選拔和培養,那麼理工科思維不發達的孩子,就很難在這套評價體系中佔優。

那家長怎麼辦?

孩子確實不適合理科,懟上十個八個補課班也不管用,怎麼辦?

實際上,這時候也需要家長具有“篩選”思維。

爲了在這個評價體系裡能夠佔優,當然是得盡力去挖掘孩子在理工科方面的能力和專長,能夠挖掘出來最好。

挖掘出來,然後在一個體系裡老老實實地去打怪升級,最終學成文武藝,賣給“帝王”家。

你有的和他要的,能夠天然對接,這屬於省力模式,也算幸運模式。

但還有很多孩子看不出來有啥天賦能力和專長,這就需要花大力氣培養,希望培養出來上峰需要的東西。

更難受的是,還有很多孩子完全沒有可能培養出來體系需要的東西,這時候家長們就很難受,需要各種尋找門路和逃生通道。

沒有明顯的體系所需的專長,家長們如果還執着於在這個體系中表現突出,表現就是拼命雞娃。

痛苦的是孩子,最大的可能就是孩子抑鬱。

家長不執著於表現突出,順其自然,孩子老老實實成爲一個“普通”人,大多數雞娃家長又不接受。

因爲真正的“普通”人其實是雞娃家長眼裡的“底層”,送外賣的、掃大街的、修馬桶的、裝空調的等等,雞娃家長們大抵是看不上,不能接受的。

雞娃家長想要的“普通”是坐辦公室吹着空調還能月薪幾萬的。

但是孩子最根本的能力素質不是雞出來的。

追根溯源,回到根本上依然是他本身的自驅力,找到他真正感興趣想做的事情,他才能做好。

所以,從這點上說,家長想要得到雞娃的結果,一定要順其道而行之。

一方面,爲了適應升學考試系統的需要,儘量挖掘孩子的潛力,另一方面,還要尊重孩子本身的特點。

而不是在孩子完全沒有慾望前行的地方拼死投入,希望通過外力加持來獲得想要的結果。

基本上,這樣做的家庭,最後是人財兩空,補習費花了幾十上百萬,不管用,那就送出國,繼續深“造”,效果還是不佳。

最後錢花完了,孩子回來送外賣,還經常找不到小區。

比較理想的簡潔路徑是,家長也要具備“篩選”思維:

判斷孩子是特別適合升學考試的選拔體系,還是一般適合,還是完全不適合,儘早挑選合適賽道,避免在不合適的路上南轅北轍。

具備“篩選”思維的家長,可以用在大的路線選擇上,也可以用到小的階段選擇上。

比如判斷孩子要不要繼續待在實驗班,這是個家長們經常問到的問題。

有很多孩子小升初在各種外力加持下,進了特別好的學校和班型,但是學習能力和效率沒那麼高,在這個班型裡跟的很吃力,這時候需要家長做抉擇。

這就需要用到篩選思維,你要明白,這個班型最需要的核心能力和素質都分別是啥,孩子雖然目前是否具備。

是否是個待在實驗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學習效率,包括課堂吸收能力和課下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的素質是高度自驅和抗壓能力。

如果還不具備,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能夠具備,可以慢慢追上甚至超越,那就留下來。

如果經過努力,完全沒可能,或者孩子雖然自驅力很強大,但是本身非常脆弱,抗壓能力不夠,在這裡已經快被壓垮了,那就需要你很果斷地捨棄。

人的智商是天生的,後天培養不太能改變,但是抗壓能力這種素質是可以培養的,多種因素如何發揮作用,需要用到“篩選”模型去做選擇。

這也能讓家長做決策更有依據,更能規避怕“耽誤了孩子”這種心態之下,做出的各種多餘動作,導致的額外的精力、時間、金錢等的投入,實際是一種更可怕的浪費。

而其中,孩子的精力和時間最寶貴,投入了就投入了,會完全變成沉沒成本。好花美麗不常開,孩子學習能力最發達的時期就那幾年,是最不應該浪費的東西。

以上,春天來了,生活變得美好起來,不颳風的北京的春天,還是值得喜歡的。多曬太陽吧,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