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國AI英雄風雲榜大師獎得主:“圖形皇帝”黃仁勳

出品| 本站智能(smartman163)

作者| 小羿

技術

黃仁勳(Jensen Huang)於1963年出生在臺灣,9歲時被父母送到美國讀書。剛到美國的黃仁勳並沒有受到良好教育,而是被親戚送到美國鄉下的一所寄宿學校,與很多問題少年生活了兩年。在這兩年中,黃仁勳回憶稱自己並沒有因此而變壞,而是學會了獨立、適應與堅強。

兩年以後,黃仁勳的父母來到了美國,一家人得以團聚,而黃仁勳也得以進入正規學校讀書。

中學期間,黃仁勳的成績非常優異,並且在乒乓球上顯示了過人的天賦,這讓他幾乎成爲職業選手。15歲時,黃仁勳參加美國乒乓球公開賽,在青年組雙打比賽中獲得第三名。

不過,從小受父母影響的黃仁勳更加偏愛技術。據說,黃仁勳的父親是一名化學工程師,在黃仁勳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很多化學知識,曾經有一次,黃仁勳在泳池上灑滿可燃物,然後點燃整個水面,再一頭扎進去體驗火海的刺激快感。

因此,黃仁勳在中學之後並沒有加入乒乓球隊,而是選擇了繼續上學。16歲那年,黃仁勳考入俄勒岡州立大學主修電子工程專業。大學四年,黃仁勳除了學術成績顯著,還收穫了愛情。據說,當時黃仁勳的妻子Lori答應求婚,是因爲黃仁勳許諾到30歲時一定會擁有一家自己的公司

圖:黃仁勳與妻子Lori

工作

1983年,黃仁勳從俄勒岡州立大學畢業後踏入硅谷。這一年,他20歲,選擇加入了AMD公司,成爲一名芯片設計師。當時的芯片行業並不是一兩家獨大,而是羣雄並起。

在AMD工作兩年後,黃仁勳跳槽到LSI Logic芯片公司,這家公司當時的主要業務就是圖形處理芯片。在LSI Logic,黃仁勳從設計部門工作了兩年後調職銷售部門,並最終成爲集成芯片部門的總經理。

在硅谷摸爬滾打了將近10年之後,黃仁勳開始籌劃兌現給妻子的承諾。1993年1月,黃仁勳與兩位志同道合的工程師正式創立英偉達(NVIDIA),因爲既有技術背景又懂銷售和管理,黃仁勳擔任了公司總裁兼CEO。據說,黃仁勳還專門選擇在自己30歲生日那天去創業公司上班,爲了見證自己對妻子的諾言

黃仁勳是個有名的工作狂。據說,黃仁勳創業期間經常是6點鐘起牀,鍛鍊一小時之後去上班,然後一直工作到晚上纔回家,回家後吃完飯會繼續工作,直到累得不行了纔去睡覺。黃仁勳曾經說,他很享受工作。

GPU的誕生

創業初期,英偉達並不是一帆風順。

1995年,英偉達用兩年時間傾力打造的第一款產品NV1上線,這款產品選擇了當時並不被人看好的正方形成像技術,上市後無人問津,這讓英偉達一度處於破產邊緣。爲了生存,黃仁勳忍痛縮減了70%的人員,公司規模從當時的100人迅速下降到只有30人。

在NV1失敗後不久,英偉達又迎來一次轉機。當時的日本世嘉公司向英偉達支付了700萬美元訂金研發遊戲機顯示芯片。但是,由於英偉達聯合創始人普雷艾姆的一意孤行,使原本就有缺陷的正方形技術繼續用在了NV2芯片上。最後,世嘉公司在產品開發完成前就放棄了與英偉達的合作,NV2也失敗了。

當時,經歷兩次失敗產品的英偉達仍在死亡線上徘徊。這時候,Win95的出現給了黃仁勳轉機。

Win95開啓了電腦圖形化時代,顯示芯片開始逐漸成爲PC系統中的焦點。當時,3DFX公司開發出轟動一時的Voodoo顯卡;後來,英特爾順勢推出AGP接口,取代傳統的PCI接口,支持3D加速卡

1997年,黃仁勳選擇順勢而爲,奮力一搏。同年4月,英偉達推出了NV3產品,選擇支持Direct 3D和AGP接口。最終,NV3(也就是Riva 128)成爲當時市場上唯一真正具有3D加速能力的顯卡,上市短短四個月就達到百萬片銷量。自此,黃仁勳和他的英偉達找到了正確的方向,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不久之後,英偉達又推出了Riva 128zx(俗稱“小影霸”),延續了NV3的成功。隨後,在1998年秋和1999年2月,英偉達又分別推出了Riva TNT和Riva TNT2,這兩款芯片逐漸將英偉達推向顯卡芯片市場的主流地位。

1999年1月,英偉達在納斯達克上市。同年8月,英偉達推出了全新架構的顯示芯片,即GeForce256,這是全球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GPU(圖形處理器),黃仁勳開啓了顯示芯片的新時代,GPU也成爲計算機中獨立於CPU的另一個重要計算單元。此後,英偉達便成爲GPU領域的第一,並且一直佔據着視覺計算領域的大部分市場份額。

遊戲愛好者的“老黃”

從計算曆史發展的角度看,GPU極大地推動了PC遊戲市場的發展,重新定義了現代計算機圖形技術,並徹底改變了並行計算。而黃仁勳也被遊戲愛好者奉爲“黃教主”,或親切的稱爲“老黃”。

因爲GPU的成功,黃仁勳也成了當時硅谷最年輕的億萬富翁。與此同時,黃仁勳還提出了與摩爾定律相對應的“黃氏定律”,即英偉達GPU產品每6個月升級一次,功能翻倍。與“摩爾定律”相比,“黃氏定律”的技術更新速度快了2倍。

隨後幾年,英偉達將GPU業務拓展到工作站遊戲機,2002年,英偉達宣佈GPU出貨量達到1億顆,成爲硅谷成長最快的半導體公司。英偉達的CPU,也打上了“高速”和“性能強悍”的標籤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英偉達逐漸形成GeForce、Quadro、Tesla、Tegra等幾大產品線,其中GeForce用於PC和筆記本,Quadro用於工作站,Tesla用於大型計算,Tegra用於移動產品。

AI浪潮

從2016年開始,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英偉達GPU開始在深度學習領域被廣泛應用。

2016年,英偉達在深度學習計算領域持續發力,推出了內置150億個晶體管的Tesla P100,2017年還推出了加入Tensor單元的Tesla V100。另外,英偉達還利用這些大型計算服務器進入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領域。

2018年,英偉達發佈了最新的圖靈(Turing)架構,其最大的特點是加入了光線追蹤技術(RTX,ray-tracing),黃仁勳稱其爲近20年GPU最大的革新。隨後一年,英偉達用圖靈架構革新了其產品線,分別推出了支持光線追蹤技術的GeForce RTX遊戲顯卡、Quadro RTX專業級顯卡等。

目前,56歲的黃仁勳依然奮鬥在前線。在歷次的發佈會上,黃仁勳總要穿着他最愛的皮夾克登場,給人一種“很酷很強大”的感覺,並且遇到中國市場的活動,黃仁勳總愛操着不太熟悉中文粉絲們互動。在2018年11月於蘇州舉辦的GTC China上,黃仁勳表示,他希望下一次在中國登場能夠用中文進行完整的演講。

回看英偉達26年的發展史,如果說Win95時代讓英偉達從死亡線上一飛沖天,那麼第三次AI浪潮就給英偉達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讓其始終扮演着顯卡芯片領跑者的角色。可以說,從推出GPU概念開始,雖然期間經過若干次起伏,但時至今日,英偉達和黃仁勳從未掉隊。

注:本文部分素材引自哈佛商業評論、德先生( D-Technologies)。

關注本站智能公衆號(smartman163),爲你解讀AI領域大公司大事件,新觀點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