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aS+PaaS一體化拉動公有云的二次增長週期

10月30日,IDC發佈《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4上半年)跟蹤》,今年上半年按人民幣統計IaaS+PaaS市場同比增長12.2%,其中PaaS表現尤爲突出、同比增長達21.9%。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市場表現上看,二季度市場數據開始反彈,2024上半年中國公有云市場開始回暖。

作爲行業領頭羊,阿里雲的份額變化也體現出這一點。據第三方機構統計,今年二季度阿里雲在國內IaaS市場份額環比提升0.6個百分點,達25.9%,在PaaS市場份額提升2.4個百分點,達26%;另一家機構Canalys給出的阿里雲中國市場份額爲36%,進一步鞏固了其行業領導者的地位。

保持開源開放姿態,夯實IaaS+PaaS的全棧雲計算能力,爲大模型及AI保駕護航,讓阿里雲邁入第二輪增長週期。以它爲樣本分析行業大盤情況,具有一定代表性,其背後的增長原因可以歸結爲以下三個驅動因素。

企業用雲深度增加

根據IDC的說法,2023下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進入戰略調整期。這是一種比較含蓄的表達,從2021年上半年至今,公有云IaaS+PaaS同比增速已經從接近50%降至12%,IaaS個位數增長、表現疲軟。在此前長達十年的國內雲計算紅利期,得益於樂觀的企業轉型預期,IaaS基礎設施提供商迅速做大,互聯網雲廠商、運營商雲,以及浪潮、華爲等硬件雲廠商,都嚐到了這一波發展紅利。

受當前經濟環境與預期影響,企業開始縮減IT預算,投入放緩,對增量需求的決策週期也相應延長。這些變化反映到數據上表現爲整體營收增速的遲滯。然而,更深層次的變化在於營收結構的調整:過去份額佔比較小的PaaS,如今正在持續縮小與IaaS基礎服務之間的規模差距,這是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而且PaaS是雲計算當中非常體現軟件技術價值的部分。

究其原因,增長的直接動力來自於企業對PaaS服務價值理解的加深。

PaaS是企業IT架構的核心支撐層,大部分企業都有獨立的平臺部門或中間件部門負責PaaS產品建設和運維,投入大量研發和人員成本。由於過往對於技術“自主性”的追求,很多企業或者使用開源在雲上自建PaaS產品,如數據庫、中間件和大數據等,或者自己在線下搭建數據庫中間件和大數據的集羣,自己建設自己運維,無論哪種方式,對雲廠商的PaaS產品消費佔比不高。隨着雲原生的普及以及開源技術體系的高速發展和迭代演進,企業無需擔憂被雲廠商PaaS產品綁定,更無需投入大量技術人員去維護複雜而不斷快速發展的開源技術體系,將更多精力聚焦在應用的開發,專注實現應用的創新迭代爲企業帶來的業務增長。

雲上PaaS產品相對自建的優勢也在不斷擴大,無論在產品豐富度,還是開源技術背後的高可用運行環境,雲PaaS產品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疊加軟硬一體的技術架構和自動化運維能力,具備超高的性價比;技術先進性上,雲廠商更快捷的PaaS產品迭代速度,非常直接的幫助企業更快捷地擁抱大數據以及AI等技術的迭代腳步;業務連續性和數據安全性上,雲PaaS產品提供了更爲完善的多活、數據備份和災難恢復等企業級能力;全球化能力上,雲PaaS產品不僅提供了全球的快速部署能力,更提供了全球化的合規保障。這些優勢進一步加速企業從自建向雲PaaS產品的轉身,激活了雲PaaS市場的新一輪增長。本質上,更多企業今天更加關注的是技術如何助力業務戰略目標的達成。

從過去對ECS雲服務器的簡單需求,到現在企業內部紛紛組建大數據團隊,並開始對接雲平臺上各類PaaS產品,恰恰反映出企業並非減少了對雲的依賴,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策,讓更爲敏感的數據資產跑在雲上,從而加深了用雲程度。阿里雲PaaS份額環比增加2.4%的背後,反映了公有云在互聯網領域和更多行業的結構性調整,以及向PaaS進軍的結果。

以小紅書爲例,搜推引擎與數據分析引擎貼合業務需求採用自研自建,存算分離數據湖底座基於阿里雲EMR+OSS產品構建,是目前已知的至少是亞洲最大的雲上數據湖,雲上數據湖產品的穩定性、性能優化以及安全等衆多企業級能力爲小紅書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底座,也進一步提升了小紅書對於數據價值的挖掘能力。

無獨有偶,領先的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也藉助阿里云云原生數據湖3.0構建了自己的數據平臺底座,在成本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將離線任務性能提升40%以上,即席查詢性能提升30%以上,有效支持了數億用戶的內容推薦與智能語音交互體驗。

此外,在數據庫層面,大模型初創企業與遊戲廠商正在圍繞雲廠商的PaaS做拓展。由阿里雲瑤池數據庫推出的多模數據管理平臺DMS,結合雲原生多模數據庫Lindorm(採用DMS+X多模聯動架構),幫助月之暗面智能助手Kimi準確理解用戶的搜索意圖,整合並總結來自多種信息源的數據,實現精準和全面的信息召回,提升用戶的交互體驗。同樣方案也已應用於MiniMax公司的模型數據場景。

遊戲公司在雲原生數據庫合作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隨着平臺服和遊戲服大量上雲,遊戲公司對於數據存儲和運營的需求日益增強,這自然就帶動了數據庫產品的增長。阿里雲結合自研的雲原生數據庫產品PolarDB和AnalyticDB,有力支撐了遊戲高峰期大規模在線併發、大規模存檔數據讀寫和版本更新以及遊戲運營等典型場景,爲《絕區零》、《心動小鎮》、《香腸派對》、《永劫無間》手遊等不同類型的爆款遊戲提供了更穩定、更流暢的用戶體驗以及更及時的運營數據分析。

針對中小企業客戶,阿里雲人工智能PAI的模型在線服務平臺PAI-EAS(Elastic Algorithm Service)推出競價實例、GPU資源共享、Serverless模型服務等一系列產品功能,能在保障AI應用在線率的同時降低部署成本。對於這些企業而言,PaaS降低了他們AI研發的門檻。

在一個張口閉口必談數據的商業時代,企業不再停留於過去對雲服務器彈性計算的需求階段,而是圍繞大數據做複雜的雲上部署,從而帶動了容器、中間件、數據分析、數據庫等PaaS層的技術繁榮。從雲數倉、數據湖,到數據庫、雲原生中間件、PAI,互聯網客戶在各個層面對用雲需求的加深,已經成爲了當前公有云PaaS增長的最大驅動力。研究表明,近80%的企業在建設數據平臺時傾向於採用多種數據引擎、多數據實例組合的策略。同時,AI的興起導致非結構化數據呈指數級增長,這些都爲企業在數據的高效檢索和分析管理上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統一開發、開放性、跨雲服務……這些理念正在逐步取代相對傳統的封閉思維模式,促使企業從自建自用的數據管理轉變爲採用更標準化、管理效率更高的雲上IaaS+PaaS一體化服務。

全棧上雲逐漸爲主流

全棧技術上雲是中國企業級市場擁抱雲計算成熟度的一個重要表現。

據阿里巴巴二季報顯示,雲智能集團營收同比增長6%,達到265.5億元,剔除股權激勵和攤銷的經調整EBITA利潤同比增長高達155%,一季度時該增速爲45%。利潤變化的背後,究其原因是結構上的調整:阿里雲正在逐步降低利潤率的項目合約式收入佔比,轉而更專注於公有云與AI產品,打磨產品厚度。在公有云產品全面降價的前提下,實現了收入增長與利潤改善。

“阿里雲正在圍繞AI時代,樹立一個AI基礎設施的新標準。” 在2024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智能集團CTO周靖人認爲,AI技術變革觸達了計算機體系的方方面面,需要對全棧進行全方位的創新。不僅是網絡,還包括服務器、存儲、數據處理、模型訓練和推理平臺的技術架構體系,都需要圍繞AI做全面升級。

各類型的企業客戶都在加速全棧上雲。前段時間,漢堡王中國運營公司TFI宣佈關閉線下數據中心,全部業務系統遷至阿里雲。爲支持新店拓展與營銷創新,並解決過往運維上的低效問題,該公司捨棄了混合部署,將內部多套數倉系統統一遷移至阿里雲自研MaxCompute和Hologres架構,通過離線以及實時一體化分析、存算分離,讓成本降低40%。同屬快消品領域的三得利(中國)正在基於阿里雲的大數據產品構建集團大數據平臺,目前其核心繫統已全面搬遷至阿里雲平臺。

除了外資企業,央國企也加速了全棧上雲的步伐。中國石化最近宣佈,年度自營充電量突破10億度,已累計建成充換電站超過8400座,覆蓋全國370個主要城市。據瞭解,這些充電樁都跑在阿里雲上。這個場景對系統穩定性、數據時延等要求很高,通過阿里雲覆蓋全國的基礎設施與低時延毫秒級網絡,中國石化實現了全國充電樁快速接入,對充電樁進行集中在線運營和分佈式管理,支撐業務迅速擴張到各省市,實現“全國一張網”。

目前,全棧上雲的企業類型呈現多點開花的趨勢,海爾智家、OPPO、庫迪咖啡、通威股份、杭州熱聯等不同領域的企業都紛紛加入這一陣營。

另外,在中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汽車企業,包括中國一汽、小鵬、吉利、上汽、理想、比亞迪、梅賽德斯-奔馳、捷豹路虎等企業均與阿里雲展開了深度合作。面向智能化、全球化時代,阿里云爲包括吉利汽車在內的多家汽車企業提供智能駕駛研發雲解決方案,支撐車企端到端智駕業務從研發到量產不斷提速。同時,雙方還在探索將大模型技術應用於汽車設計、生產、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的全鏈路中。

AI顯著提振雲的增長

在阿里雲智能集團的營收增長維度中,AI相關產品是重要一環,有高達三位數百分比的同比增速。AI收入主要來自基礎模型公司、互聯網公司,以及金融科技領域、汽車等不同行業客戶。阿里雲此前宣佈產品全面降價,也讓AI相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得到提升。但目前公司內部並沒有將用戶規模、MAU等作爲首要指標,而是更注重產品力的打磨。

例如,自去年雲棲大會上發佈的通義家族智能編程助手靈碼,服務一年來已躋身市場份額第一。今年6月,哈囉集團已接入阿里雲通義靈碼專屬版,AI代碼採用率超過25%,提效19%。靈碼還在金融、製造、互聯網、交通、汽車和能源領域得到廣泛應用。2024年雲棲大會上,通義靈碼迎來進一步的技術升級,使得編碼與開發效率得到更高的提升。

“這兩年,阿里雲應對AI的爆發趨勢,在高性能計算、存儲、網絡、調度等基礎架構層面做了非常多的技術升級。”阿里雲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公共雲事業部總裁劉偉光在2024雲棲大會上說,今天雲計算公司提供AI支撐絕不僅是簡單提供GPU的推理訓練集羣,而是要考慮多種GPU之間的通信和協同效應,以及不同應用跨數據中心之間的協同。在將萬卡,甚至十萬卡推理或訓練集羣組建成一臺超級計算機的同時,必須具備異構芯片的協同調度能力。

AI時代對雲計算全棧技術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算力由以CPU爲中心向以GPU爲中心進化,IaaS和PaaS雲產品爲適應AI技術的探索、研發產生了體系化的快速迭代,這一切讓雲計算成爲這個時代堅實的底座,爲企業的AI新徵程提供支撐。

眼下,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正逐步邁入深水區,PaaS份額的大幅提升表明行業正在進入深度用雲的新階段。AI猶如一個指揮棒,將大量參與者吸引進這個池塘裡,致使分母增大了,各自的市場份額相比以前被稀釋。然而,競爭的局面不會停滯在5年前的水平,僅依靠ECS彈性計算和流量產品就能一招打天下。如今,深耕IaaS+PaaS一體化既是企業轉型的必要條件,也是平臺創造增量的首要需求。

阿里雲能在金融、汽車、遊戲等行業迅速佔據市場份額第一,並在出海業務中保持領先地位,這一點並不令人意外。目前,阿里雲在全球擁有廣泛的基礎設施,覆蓋30個地域的89個可用區,並且在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墨西哥建設了新的數據中心,成爲亞太最大、全球前三規模的雲計算平臺。相信在未來,隨着更多企業從上雲、用雲到用好雲的階段逐步發展,市場上將涌現越來越多的增長機會,而第二輪的增長週期很快就會到來。

最後,2023是大模型爆發之年,雲計算全面支撐了大模型訓練的算力供給,2024的當下,正是AI應用爆發之際,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又一個AI原生應用從誕生,到改變企業生產運營、人們生活的全過程,而云計算也在模型的訓練推理、PaaS、MaaS等領域提供堅實底座。隨着AI應用需求的指數級爆發,GPU的軟硬協同創新、異構算力的高效調度與利用、大語言和多模態模型的能力提升、模型服務和工具鏈的便捷易用,早已成爲強烈的共識性需求,這些不僅預示着AI產品未來增長和利潤的巨大潛力,還將爲雲計算的增長提供強勁驅動力。我們有理由相信,AI與雲計算的結合將開啓一個充滿想象的新時代,未來的增長和利潤空間無限廣闊,值得我們滿懷期待。(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