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價跌不停 恐助長通膨

中東緊張情勢拉擡國際油價,加上今年以來美元強勢地位不墜,新臺幣等主要亞幣「身價」每況愈下,匯銀主管分析,新臺幣匯率若持續探底,恐助長進口物價成本,進而導致通膨升溫,爲央行今年貨幣政策走勢埋下重大變數。

回顧今年第1季,國際美元一枝獨秀、單季強漲3.27%,主要亞幣走勢全盤皆墨。其中,日圓匯率單季貶幅6.56%最爲弱勢,韓元下挫4.39%居次,新臺幣貶值3.92%,超前星元與人民幣匯率,在主要亞幣裡貶幅居中、仍「相對穩定」。

不過,新臺幣匯率上週五已貶破32.5元,受到外資大舉撤出影響,單日貶值1.36角,收在32.512元,爲近八年新低。

央行總裁楊金龍先前表示,國際機構預測今年油價略高於去年,國內商品類價格將溫和上漲,且國內服務類價格受高基期影響,漲幅可望縮小,臺灣通膨率將較去年趨緩。考量4月國內電價調漲,央行上修今年CPI及核心CPI年增率預測值分別至2.16%、2.03%,仍分別低於去年的2.49%、2.58%。

不過,近期中東戰事再度拉起警報,加上新臺幣兌美元匯率跌跌不休,以及美國聯準會可能延後降息等,均爲央行在第1季底預測CPI時的「未知數」。

債券商主管說,先前楊金龍表示,若美、歐等國在6月降息,而臺灣沒有降息,等於「臺灣緊縮」;但若美國6月沒降息,通膨死灰復燃,臺灣央行是否可能再升息?已成金融圈矚目焦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