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徵兵制?袁大容揭「越戰戰敗」教訓:義務役素質差

陸軍戰隊。(圖/記者徐政璿攝)

記者丁維瑀/綜合報導

國防預計107年推動全面實施募兵制,從元旦起,將不再徵召一年制義務兵役,年底前常備部隊將完成全面志願化;不過,全募兵制引發諸多爭議外界多有恢復徵兵的主張。粉專「袁大容異想」去年就對徵兵發表看法,「不暸解軍隊的人,纔會幻想志願役可以用義務役代替」,並舉出美國越戰戰敗例子說明。

袁大容向《ETtoday新聞雲》表示,若恢復徵兵,不僅成本高,要養一大堆人,加上現在訓練不足,「很多武器需要有軍人能很熟練的操作,但你徵進來,卻是訓練不夠。」他補充,就算把不願當兵人徵進來了,也很難去管理,而且照現在大衆的想法,一般人普遍也無法接受高強度的訓練。

▲ 嘉義後備指揮部7月16日舉辦「106年後備軍人運動大會」,開設全民國防與人才招募攤位宣導募兵。

以下爲「袁大容的異想」粉專全文,本文已獲授權。

恢復徵兵?

我在30多年前服義務兵役2年,分發陸軍野戰步兵連。連上有5個上士中士擔任副排長和班長,他們都是士官學校畢業的志願役職業軍人,對義務役來說是操得半死的訓練,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他們的戰鬥力強—體能好、武器操作嫺熟、經驗豐富—根本不是我們這些義務役能比的,真正當過兵的人才知道。

美國從越戰戰敗學到的教訓之一,就是義務役素質差,戰鬥力不足,越戰結束後美國決定放棄徵兵制改採募兵制,曾經遭遇強烈反對,但事後證明募兵制大幅提升部隊戰鬥力,使美軍成爲世界一流軍隊。

義務役缺乏戰鬥力,不止難以戰勝敵人,大多隻能當砲灰送死而已。因志願役不足而恢復徵兵制是愚蠢的決策,解決方法應該是想辦法增加志願役,而不是拿義務役湊數,就好比當食物不足,解決方法不是吃土,而是應該設法生產更多的食物。

政府和立法機關裡許多人要不是沒當過兵,不然就是反軍隊,不暸解軍隊的人才會幻想志願役可以用義務役代替,而且幾乎是同一批人整天批評軍隊的訓練方式,使義務役的訓練嚴重不足。再者,軍隊裡死一條狗可以如喪考妣,卻認爲可以送義務役上戰場當砲灰?

雖然面對有立委質疑「募兵制會讓人力不足」,但國防部長馮世寬抱有信心,募兵制施行成果現階段很安穩,也會變得更好,至少一年內不會恢復徵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