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循財接棒「星」路6大挑戰 學者:期待與星國多元連結

對於黃循財接棒,國內東南亞研究學者、政治大學東亞所教授楊昊指出,黃上任後,首要處理新加坡國內外6大挑戰,而黃循財任內要如何帶領新加坡走出一條「星」路,值得期待。(路透社)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昨(13)日已向星國總統尚達曼遞上他和整個政府的辭呈,李顯龍也將在15日卸任,交棒黃循財。對於黃循財接棒,國內東南亞研究學者、政治大學東亞所教授楊昊指出,黃上任後,首要處理新加坡國內外6大挑戰,而黃循財任內要如何帶領新加坡走出一條「星」路,值得期待。

楊昊指出,具有完整政務歴練及多部會掌舵經驗的黃循財即將成爲新加坡新政治領袖,即使他的前任李顯龍執政時期,無論在全球經濟危機或是疫情處理都有優異的成績,但黃循財對於治國方略一定會有新的理念,不會只是繼承前任總理們留下的資產。

他認爲,黃循財上任後,即面對6大國內外挑戰。在國內部分,首先是各界對新加坡政治社會開放的期待。新加坡作爲有定期選舉的國家,政治社會透明,但外界會期待黃循財,以至於執政的人民行動黨(PAP)在接下來的任期,帶來更大的實際改革。

第二,新加坡高齡化社會。楊昊指出,高齡化社會不僅是東南亞國家普遍問題,也是亞洲多個國家的問題。在沒有戰爭、過去社會承平時期進步和穩定、醫療量充足的情況下,新加坡面臨少子化、人口結構改變,以至於中壯青年負擔加重的社會挑戰,黃循財接下來是否能針對問題提出解方?抑或是讓整個新加坡更年輕化,吸引更多國際人才?這些問題都將對新加坡的人口政策,以及星國能否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第三,社會公平(social justice)。新加坡是多元族羣社會,黃循財該怎麼消除國內貧富差距問題、多元族羣政治、移民政策下的資源公平分配,也將是其一大挑戰。

至於國際挑戰,楊昊指出,在印太情勢變局與大國角力之下,李顯龍任內未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對外政策也以新加坡利益爲首要考量。他認爲,此種美中「兩強均不得罪」的避險及衡平策略,深受各界矚目,但印太角力日益激烈,也涉及威脅判斷和價值認知,靈活外交和不選邊站的立場如何發展,也會讓外界期待星國會想讓平衡外交的「天秤」傾向哪一方。

再來,是新加坡與東協(ASEAN)之間的關係。馬來西亞將在2025年擔任東協輪值主席,接着是菲律賓取代緬甸,成爲2026年輪值主席國,而黃循財預計也將在任內遇到東協輪值主席的任期。然而,東協在近年來並沒有對未來的共同發展有時代意義的藍圖,各國之間在經濟和科技上,與新加坡有段距離,黃循財能否在接手東協時,大展鴻圖讓新加坡發揮影響力,「起到領導地位」?

至於第3部分則是議題面的部分,新加坡作爲島國和小國,面對氣候變遷之下的糧食、國土等國家生存威脅,是黃循財面對國家治理的挑戰。新加坡的科技創新、能源轉型,如何讓能源和資源永續,如水資源,也是新總理帶領國家前進的關鍵挑戰。

另外,黃循財還得思考新加坡的經濟命脈,供應鏈重組的角色。楊昊舉例指出,美國期望菲律賓成爲半導體重鎮,而越南也積極爭取成爲半導體供應鏈中可靠的合作伙伴和重要環節,更不用說是印度。新加坡也有此嚮往,但星國要怎麼凸顯關鍵地位,是黃循財需要思考的方向。

楊昊認爲,這6大挑戰不僅多面向(multifaceted),也會有連動影響。他說,「黃循財上任後,即面臨這6項環環相扣的大挑戰,需要清楚國家願景和治理藍圖,取得人民信任,才能在李顯龍優秀的基礎上走出一條新的路。」

最後,楊昊更進一步表示,蔡英文總統在過去8年內即期地推動新南向政策,新加坡也是其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國。在2022年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所執行的臺灣與臺商信箱新加坡調查計劃中,臺灣形象與臺商形象都名列新加坡的所有外資國中的前茅。臺星之間幾年來的合作也不斷強化。

楊昊指出,在今年4月,新加坡也在高雄辦理第一屆的新加坡電影節,有非常多的民衆踊躍前往觀影。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賴清德總統當選人也多次表達要繼續生化新南向政策的理念,對於新加坡來說,如何可以更進一步地藉由新南向政策,加強與臺灣各界的交流與合作,將深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