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廢站房”納入全國文物普查線索

北大紅樓展出的房頂瓦 黃土坡老站房的房頂瓦

在豐臺站和黃村站之間的鐵道旁,有一座百年曆史的英式建築,即曾經的黃土坡車站老站房。撤站十餘年,沒有文物身份,讓這座老站漸漸從公衆的記憶中消失。

近日,鐵路文化學者、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王嵬發現,倖存至今的黃土坡老站房,是京奉鐵路北京段保存最完整的小站建築,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黃土坡老站房與北大紅樓房頂上鋪的竟是同一款瓦片。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大興區文物管理所瞭解到,他們已將黃土坡站老站房納入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線索,接下來會進行勘察論證。

探訪

京奉鐵路北京段最完整的小站建築

每次探訪黃土坡老站房之前,王嵬的心中總是惴惴不安。在他看來,對於北京乃至京奉鐵路全線,黃土坡老站房都是獨特的工業遺產,但其喪失交通運輸功能後,又沒有文物身份,隨時面臨被拆除的風險。

黃土坡老站房,位於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狼垡三村附近,現京滬鐵路東側。撤站十餘年,幾座老站房合圍而成的場院大門緊鎖,人去樓空,荒草蔓延。北青報記者繞到鐵路西側,透過鐵道旁的柵欄牆,可以看到主站房坐東向西,爲磚木結構英式建築,“雙尖頂”式坡頂上鋪紅泥瓦,四個宋體大字“黃土坡站”至今懸掛在牆壁上,延續着老站的歷史地標,只是南來北往的列車早已不再停留。

老站房爲何是英式建築?據王嵬解釋,黃土坡站隸屬的京奉鐵路,修建於清朝末年,當時該路的總工程師、財務總管及各主要專業職位,主要由英國人擔任,因此京奉鐵路附屬建築多爲英式風格,京奉鐵路的界樁、辦公行文也是中文和英文並用。

“作爲京奉鐵路的低級別車站,黃土坡站的規模雖不及正陽門東站、唐山站、奉天站等大站,但規模小及運量低並不代表其文物價值低。”據王嵬走訪發現,在京奉鐵路的低級別車站中,多有“雙尖頂”造型的英式站房,具有非常高的辨識度,但隨着時代變遷,很多老站房被拆除,例如北京地區的魏善莊站老站房,與黃土坡老站房的形制完全相同,卻未能完整保留下來,這就讓倖存至今的黃土坡老站房,成爲京奉鐵路北京段保存最完整的小站建築。

在黃土坡老站房及周邊,北青報記者並未發現文保標識。王嵬介紹說,因注意到黃土坡老站房沒有文物身份,早在2018年11月2日,他向大興區文物管理所相關負責人遞交了紙質版的《不可移動文物認定申請表》。2019年,大興區文物管理所組織了一系列文物認定工作,並徵求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的意見,對方同意將黃土坡老站房登記爲不可移動文物。但此事後續陷入停滯,他至今未能收到文物認定結果。

日前,北青報記者致電大興區文物管理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將黃土坡站老站房納入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線索,並報北京市文物局,接下來會進行勘察論證。

發現

民間學者破解老站房瓦片來源之謎

文物認定遲遲沒有結果,但王嵬的調查卻並未止步,特別是黃土坡老站房的瓦片已困擾他六年之久。

王嵬2018年探訪黃土坡老站房時,在場院周邊發現積存的紅泥瓦,與老站房的屋頂瓦一模一樣,單片長30釐米、寬22釐米,瓦片內側的下凹字母顯示“M.C.F.T.”,這立刻引起他的好奇。爲破解“M.C.F.T.”縮寫的含義,進而加深對京奉鐵路附屬建築的瞭解,王嵬查閱了很多國內外網站,卻一無所獲。

有人懷疑該瓦件由清末唐山“啓新洋灰有限公司”生產,王嵬查證這一線索時,在中國書店找到一本《啓新洋灰有限公司產品廣告圖冊》,看到相似的房頂瓦和房脊瓦,但並未發現“M.C.F.T.”的記載,因此尚無法證實該瓦產自啓新公司。

此後,王嵬在對京奉鐵路的考察中,格外留意房頂上的瓦片,並在京奉鐵路多處附屬建築上發現同款產品。以京奉鐵路北京段爲例,王嵬在“豐臺橋南遺產鐵路建築羣”發現有三座老建築使用“M.C.F.T.”瓦,分別是:正陽新開路12號的豐臺工務段綜合機修車間,院內一座西洋建築原爲“工務員司住房”;豐臺鐵路單身公寓東側的兩座老建築,曾作爲鐵路實習員住房。此外,王嵬在魏善莊車站遺存下來的老建築上,也看到同樣的瓦片。

而在近日,王嵬又有了新發現——“北大紅樓”房頂的瓦件,竟與黃土坡老站房的瓦片爲同一款產品。

位於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的“北大紅樓”,前身爲北京大學第一院,落成於1918年,與黃土坡站的建成時間相近,全樓以紅磚紅瓦建成,故俗稱紅樓,1961年3月被公佈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青報記者走訪看到,在“百年紅樓歷史文化展”中,展出有紅樓維修替換下來的屋頂紅瓦,其形制與黃土坡老站房的瓦件完全一致,並同樣顯示字母“M.C.F.T.”。

得知在京奉鐵路附屬建築上發現有北大紅樓同款瓦件,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副研究館員、“百年紅樓歷史文化展”策展人田丹非常關注。她介紹說,“五四運動”時期,學生代表就是乘火車沿京奉鐵路進京。“我也一直在尋找北大紅樓的建築設計師,以及和紅樓建築有關的歷史資料,試圖爲其建築存在的種種疑問尋求答案。”田丹說。

“M.C.F.T.”瓦片還出現在天津的老建築中。據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張威介紹,在天津樑啓超故居,使用的就是這款瓦件,包括天津的一些老建築上,也曾拆下過“M.C.F.T.”瓦。他還談道,作爲一款工業化產品,這種陶瓦有便於拆裝、排水性好、自重較輕等特點,但具體的產地及其上面字母的含義,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黃土坡站老站房已有百年曆史

對於黃土坡火車站,很多北京人會感到陌生,即便在2000年出版的《北京鐵路局站系總覽》一書中也未將其收錄。爲還原黃土坡站的歷史,北青報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並結合知情人的調查與口述,簡要勾勒出黃土坡站的前世今生。

1992年出版的《北京市大興縣地名志》記載,黃土坡站爲四等客貨中間站,建成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站房爲英式建築,因建站時在其東側有一大土坡,故定名黃土坡站。

爲確定建站時間,王嵬分別查閱1909年和1917年的《京奉鐵路旅行指南》,並未看到黃土坡站的記載,但在1924年的《京奉鐵路旅行指南》中,發現了“新設黃土坡站”的表述。“由此判斷,黃土坡站建於上世紀20年代初期的可能性較大。”王嵬認爲,從建築風格來看,黃土坡老站房也符合當時京奉鐵路附屬建築的特徵。

在運輸方面,《北京市大興縣地名志》記載,黃土坡站建有客貨辦公室、旅客候車室、運營室、信號臺等,於1982年後停辦貨運,年客運量爲7.5萬人次。北青報記者根據該數字計算,上世紀90年代初,黃土坡站的日客運量僅爲205人次。2007年,黃土坡站撤銷。

對於老站房的現狀,曾在黃土坡站警務區任警長26年的吳華勇表示出擔憂。他指出,荒廢的老站房存在一定火災隱患,一旦失火可能危及鐵路運輸安全,希望能將其認定爲文物,以此加強對老站房的監管與保護,定期清除雜草等易燃物。

內存

京奉鐵路北京段不可移動文物現狀

探尋黃土坡站的歷史,脫離不開京奉鐵路。作爲京奉鐵路的文化載體,北京現有三處京奉鐵路附屬建築,已被官方認定爲文物,分別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2001年公佈爲市級文保單位,現爲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展館;正陽門東車站信號所舊址,位於明城牆遺址公園中段,2012年公佈爲東城區普查登記文物,現作爲商鋪使用;豐臺火車站老站房,2017年公佈爲普查登記文物,現爲鐵路部門辦公用房。

另據王嵬統計,除了官方認定的文物,北京還有一些京奉鐵路附屬建築具備一定歷史價值,例如“豐臺橋南遺產鐵路建築羣”,現存四處(五座)京奉鐵路附屬建築,自西向東分別爲:正陽新開路18號院內的“管段工程司住房”,現爲中鐵六局辦公使用;正陽新開路16號院西側的一座老建築,原功能不詳,現由鐵路部門使用;正陽新開路12號院的“工程人員宿舍”,現爲空置辦公室;豐臺鐵路單身公寓東側的兩座老建築,曾作爲鐵路實習員住房,現爲豐臺車輛段用房。

本組文並攝/本報記者崔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