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身邊的女人 ——太監看押光緒 走出瀛臺上早朝(四)

沒有慈禧 可有光緒

之前,慈禧雖然對光緒的行動有所掣肘,有所約束,但光緒多數時候可以自由施政,自由度相當大。兩人的關係也和和氣氣。之後,光緒被軟禁在瀛臺至死,慈禧重新走回前臺發號施令。瀛臺位於北京三海之南海,四面環水,北面一橋相通,主體建築是涵元殿。涵元殿原本是皇室遊覽、避暑的勝地,一八九八年九月後則成了光緒的囚禁地。慈禧派來的太監日夜監視着光緒帝。每天,光緒只有在上早朝的時候,才能被太監看押着走出瀛臺。早朝時,光緒呆坐無語,散朝後再被押回瀛臺。

是什麼導致慈禧和光緒關係急轉直下的呢?之前的說法是光緒任用康有爲等人推行的改革,侵犯了慈禧爲首的「後黨」的權力。而康有爲等人舉止失措,在改革面前被扼殺的時候竟然要「圍園捕後」(發兵圍困頤和園抓拿慈禧太后),激發了後黨的鎮壓。「圍園捕後」並非光緒的意思,卻讓慈禧誤解爲是光緒不忠不孝的惡行。這實在是變法期間光緒和慈禧缺乏溝通交流,所用的康有爲等人品行惡劣所致。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後,斥責光緒道:「我撫養汝二十餘年,乃聽小人之言謀我乎?」光緒跪地渾身顫抖,良久才囁嚅道:「我無此意。」慈禧大罵:「癡兒,今日無我,明日安有汝乎?」沒有慈禧,可有光緒?這一句話,就註定光緒的維新變法不能繞開慈禧。

不主張變法的陳夔龍說:「光緒戊戌政變,言人人殊,實則孝欽(指慈禧)並無仇視新法之意,徒以利害切身,一聞警告,即刻由澱園還京。」慈禧也認識到清朝應該改革圖強,開始也支持光緒的舉措,可當康有爲等人要侵奪她的權力,特別是聽說要抓她時,就發動政變了。

支持變法的維新黨人王照則說:「戊戌之變,外人或誤會爲慈禧反對變法,其實慈禧但知權利,絕無政見,純爲家務之爭,故以餘人之見,若奉之以變法之名,使得公然出頭,則皇上之志可由屈而伸,久而頑固大臣皆無能爲也。」王照的關鍵認識是改革也是慈禧和光緒的「家務事」。康有爲慫恿光緒處處出頭、事事獨斷,讓慈禧心裡延誤。如果事事奉慈禧之名進行,維新變法可能就是另一種結局了。王照「亦屢向南海勸以此旨,而南海爲張蔭桓所蔽,堅持扶此抑彼之策,以那拉氏爲不可造就之物」。康有爲黨人對慈禧的仇視和忽視,導致了變法運動的失敗,也造就了光緒的個人悲劇。

與光緒開始瀛臺囚禁生活相始終的是有關光緒「龍體欠安」的消息。

列強反對廢光緒

光緒的身體不好,這是事實。有人希望光緒的身體越來越差,最好是能夠早死。這些人包括在變法中被光緒處置的人、依附慈禧發動政變的人、囚禁光緒的人和覬覦皇位的人,等等。尤其是光緒的年紀比慈禧年輕很多,一旦慈禧死了,光緒就能夠名正言順地走回瀛臺,處理朝政,處理那些敵人了。所以,光緒的病情在一八九八年之後成了朝野談論的焦點。御醫們忙着給瀛臺的光緒看病,御醫不夠還向天下徵集名醫。朝廷公佈光緒的病情越嚴重,反對慈禧的人就越覺得這是慈禧一黨的陰謀。

與光緒病情相呼應的是,慈禧開始緊鑼密鼓地給不到三十歲的光緒挑選繼承人了。

從感情上來說,慈禧實在是對光緒太失望了。她在光緒身上傾注了大量心血和關愛,希望光緒能夠延續自己的政治理念治理好國家,想不到光緒竟然信任康有爲等人要抓拿自己,置自己於死地。她對光緒絕望了,決心找人替換光緒。所謂的「繼承人」是幌子,慈禧估計先挑選着,等待時機成熟就把光緒換下馬來。慈禧的這個主意,立刻在反對光緒的人羣中迎來了喝彩聲。

一九○○年一月二十四日,清廷發佈上諭,宣佈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爲「大阿哥」。

這個載漪,沒有任何過人之處,慈禧也不太喜歡他。可載漪的妻子是桂祥之女、隆裕皇后的姐姐,也就是是慈禧的侄女。載漪的妻子常常圍着慈禧,討慈禧歡心。慈禧就選定了她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外孫溥來替代光緒──慈禧挑選皇帝的標準看起來很固定,主要是兩條:第一必須是葉赫那拉家的孩子,第二必須年幼無知。那個溥年紀就很小。你想光緒都不到三十歲,溥又是光緒的侄子兼繼子,能有多大啊。這個溥進宮「不樂讀書」,整天就和太監們玩耍,最喜歡做的事情是打水漂。

慈禧試探性的舉動,本想看看外界對可能廢黜光緒的反應,不料引起了軒然大波。

首先是列強明確反對廢黜光緒。光緒皇帝勵精圖治、變法自新的形象很得西方列強的喜歡。加上康有爲等人在外國一個勁地「保皇」保光緒,使得列強都反對慈禧廢黜光緒。當然了,他們主要是怕中國皇帝更替導致政局不穩,危害到他們的在華利益。其次,地方督撫也反對廢黜光緒皇帝。他們也覺得光緒皇帝沒什麼過錯,突然廢立皇帝斮易引起人心不穩地方難治。

宮廷不是不斷傳出光緒皇帝病重的消息嘛,不是向地方徵求名醫嘛,西方列強就照會中國政府,要求派西醫替光緒診治。慈禧沒料到洋人來這一招,百般不願,可又沒法拒絕。最後,慶親王奕劻出面安排了法國使館的德對福醫生爲光緒診視。洋人公佈的診視結果是光緒確實有病,比如腰痛、遺精、嘔吐等,但身體基本情況良好,飲食、運動都很正常,並非「病重」。(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