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攜手NASA跨國空品研究計畫 盼解決中南部空汙

環境部攜手NASA與國內外學研啓動高屏3D空品實驗,今天舉行啓動典禮。記者胡瑞玲/攝影

爲了解高屏地區空氣污染成因及不同環流對空品的影響,環境部與交通部氣候署、美國NASA合作啓動高屏3D空品實驗,盼透過計劃找出中南部空氣品質不佳的科學原因,配合第二期空污防制計劃進而改善高屏地區的空污情況。

環境部今舉行「環境部攜手NASA與國內外學研啓動高屏3D空品實驗」啓動典禮。環境部長薛富盛致詞時表示,這是環境部成立以來最大、深度最深的研究計劃,結合NAS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東南亞地區、美國等跨國的大型研究,希望透過合作,讓臺灣空氣品質的監測能從2D變成3D。

薛富盛表示,空氣品質改善是要透過長期努力,以往都是2D點對點的平面資料,盼透過這個研究計劃,找出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較差的科學原因,透過法規制定面,配合第二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持續努力,相信對高屏空氣品質改善有效益。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林能暉說,中南半島、印尼現在仍有火耕的傳統,配合著大氣環流、西南季風,導致臺灣細懸浮微粒(PM2.5)短時間內飆高。

林能暉指出,本次與NASA合作推動高屏3D空品實驗(Kao-Ping Experiment, KPEx),同時也是亞太7-SEAS/Urban-AQ先期示範計劃;預計將會完成3次密集觀測,探討大氣環流、地形影響空氣原生性及衍生性污染物的3D分佈變化及境外長程傳送影響,解析高屏空污成因,精進空污防制策略與行動方案。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王聖翔說,過去地面觀測只能看到地面污染物分佈情況,但發現污染物會傳到更高的地方後,再往下游傳送,配合地形效應、季風、環流效應,會導致更高層的污染方向,這次研究透過無人機掛載PM2.5、臭氧、VOC等感測元件,特別掛載吸附大氣樣品的吸附管,讓實驗室可分析100多種VOC成分。

王聖翔表示,這次用環流實驗概念,把觀測測點佈滿高屏至臺南,縱計有4個探空氣球觀測站、3個無人機觀測站,加上其他單位的協助,可有密集垂直空間資料的取得。

環境部攜手NASA與國內外學研啓動高屏3D空品實驗,今天舉行啓動典禮。記者胡瑞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