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機爲轉機 阮昭雄:臺灣應推動防災外交與防災總署

▲日前臺風來襲造成的蘇花公路坍方。(圖/公路總局提供)

記者蔡百蕙臺北報導

颱風梅姬才走、芙蓉又起。面對頻仍的風災水災震災等複合式災害臺灣的天然災害風險名列世界前茅臺北市議員、臺灣首都圈議員防災問政聯盟召集人阮昭雄表示,接下來臺灣的災防政策,應該以推動防災外交中央防災總署重點,既可爭取外交空間,成立事權統一的防災總署,才能真正強化臺灣的防災能量

連續2年,阮昭雄率團分別赴日本美國進行防災考察。巧的是,在今年8月參訪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時,正好遇上造成至少13人死亡的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水災和8萬人迫遷的加州(California)森林大火,讓一行人對USAID平時從事國內救援、有需要就參與各國救難的整備能力格外印象深刻。

阮昭雄指出,除了USAID,該團也參訪了洛杉磯消防局的救援小組,這二支美國境內唯二可參與國內與國際搜救的隊伍,「臺灣的國際救援其實能力很強,」看到美國將國際救援行動視爲外交的部份,也用來向其他國家展現國力,獲得了很大的啓示。

「在中國的圍堵之下,臺灣的外交空間可以用防災來突破,首先要讓中央和臺北市的救災隊得到認證,就可以參加國際救援,增加國際交流。」

▲臺灣首都圈議員防災問政聯盟於8月份訪美考察。(圖/阮昭雄提供)

這裡所說的認證,是指INSARAG(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國際搜救諮詢小組),阮昭雄表示,通過該組織認定的搜救隊伍,可更輕易地獲得參與國際救援活動許可

至於一箇中央層級、事權統一的防災總署,前內政部長鴻源早已呼籲成立。

阮昭雄也認爲,「臺灣在面對天災時,一直是且戰且走,兵來就將擋、水來就土掩,單從制度面看,非常需要整合,」全面的防災工作包括事前預防的減災事發時的救災和事後的重建,以此次梅姬風災爲例,行政院長林全坐鎮防災指揮中心土壤水含量要問農委會水保局河川又歸經濟部管,「臺灣的權責分得很散。」

對比日本在中央有防災擔當大臣地方政府設有統籌所有防災相關的危機管理部美國聯邦政府則有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簡稱FEMA),高天然災害風險的臺灣,下一步應以成立防災總署爲目標

▲臺灣首都圈議員防災問政聯盟拜訪美國防災總署(FEMA)。(圖/阮昭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