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正名影響航權?邱顯智闢謠:別再「看中國臉色行事」

華航協助運送物資,但「China Airlines」名稱引發改名爭議。(圖/翻攝自外交部twitter)

記者李宜秦臺北報導

華航正名決議案已被列入17日行政院會討論事項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表示,更名成本約10億元,爲華航營業額的0.73%,且更名不需重新簽署航權國際代碼也不需要變更,他強調,「不能老頂着中國(China)的名號,我們是臺灣(Taiwan)!要繼續讓國家航空看中國臉色行事嗎?」

邱顯智今(16)日在臉書表示,時代力量黨團主張,要求交通部規劃短中長期的正名計劃,短期可先從CHINA塗裝極小化、加註TAIWAN、更改英文譯名來做,中長期再來推動徹底的正名計劃。

邱顯智表示,更改塗裝一飛機約5至20萬美元,以華航目前88架飛機來說,最多是新臺幣5.3億元;其餘成本以最寬鬆估計爲一倍,總計約10億多,以華航過去幾年接近1500億的營業額,這個成本約佔0.73%,絕非完全不可承受。

▲時代力量貼出「華航正名謠言破解」。(圖/翻攝自Facebook/時代力量)

邱顯智表示,航權是由「國家之間」或「機場之間」來簽署,根本不涉及哪間航空,過去英國航空與伊比利航空合資成立IAG,航權也不需要重籤瑞士航空、十字航空也都曾更名或繼承,航權也未受影響

此外,國際代碼部分,無論是IATA或ICAO的代碼,都只是方便辨識,未必要與正式名稱有關聯,例如長榮(EVA Air)IATA代碼是BR、緬甸航空(Myanmar Airways International)ICAO代碼是UBA。因此華航更名不需要重籤航權、變更國際代碼。

邱顯智表示,華航官股超過5成,卻有約四分之一的營運被把持在中國手上,他直言,華航這種過度倚賴中國的經營策略,始於2009年的馬政府,但是中國的政治系統風險這幾年不斷提高,「我們要繼續讓自己的國家航空,看中國的臉色行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