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4年買地 南市東山碧軒寺三寶殿暨文物館動土

臺南市東山碧軒寺於廟後購地186坪、將斥資逾億元興建三寶殿,26日舉行動土儀。(劉秀芬攝)

花14年買地,從1坪4萬買到1坪14萬元,臺南市東山碧軒寺於廟後購地186坪、將斥資逾億元興建三寶殿,26日舉行動土儀式,由臺南市長黃偉哲與主委陳義籐共同主持,祈求在觀音佛祖的庇佑下,新建工程得以圓滿周全,順遂平安。

碧軒寺新建的三寶殿結合文物館功能,未來除了規畫舉辦各種民俗傳承講座及文教活動,也將展示廟裡保存的老文物。

碧軒寺俗稱「東山大廟」,主祀佛尊爲觀世音菩薩,鄉民尊稱「觀音佛祖」或「佛祖媽」,爲東山地方的主要信仰中心。碧軒寺開基觀音佛祖1590年於大陸泉州開元寺開光,1657年由開元寺高僧釋應祥大師隨當時清兵度海奉請來臺。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2011年由文化部指定爲國家重要民俗,爲東山、白河地區重要民俗活動,每年農曆12月23日信衆以徒步方式走古香路6小時,護送觀音佛祖「正二媽」迴鑾碧雲寺過年,正月初九當晚,再迎請「正二媽」下山返回碧軒寺。

碧軒寺表示,迎佛祖暨遶境民俗不論在歷史傳承、宗教意涵、藝能表現等方面均具有特色及代表性,不僅有安定人心與教化的文化功能,更吸引遊客前來觀光。廟方爲讓宗教文化造福鄉里,帶動地方發展,歷經多年與地方協商,終於購買廟後一塊建地,斥資上億元興建多功能的三寶殿,一樓將設計爲文物展示館,預計3年後完工。

陳義籐表示,新的三寶殿除了提供民衆優質的信仰中心,未來也將規畫舉辦各種民俗傳承講座及文教活動、舉辦文創展覽或小農市集等,充分發揮多元的功能,結合宗教資源,帶動東山區的觀光發展,促進地方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