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採收機械化上路 南市4農會提供代耕服務

爲解決農村人口老化勞動力缺乏問題農委會針對胡麻主要產區將軍西港、善化、安定4家農會,補助全額經費添購割捆機,並提供代耕服務,協助農民採收,今年二期作胡麻收成時就能派上用場。(莊曜聰攝)

農改場引進割捆機,數年來經過測試田間觀摩,終於能正式上線。(資料照片,莊曜聰攝)

南市本產胡麻主要產區,這次善化、西港、安定、將軍農會都獲得補助,添購一臺割捆機。(莊曜聰攝)

爲解決農村人口老化、勞動力缺乏問題,臺南農業改良場義大利引進並改良出乘坐式割捆機,只要1個人就能操作,1臺機器就抵得上24個人力,經過數年時間測試及田間觀摩,今年首度由農委會補助臺南主要胡麻產區的4間農會添購機器,並提供農民代耕及採收服務,預計在二期作胡麻收成期就能派上用場。

近年來因民衆食安問題相對重視,透過農會輔導,農民種植胡麻的意願也提升不少,根據農糧署資料統計,全臺胡麻栽種面積約2080公頃,臺南市是主要產區,種植面積就有1469公頃,年產量約1497公噸,均佔全臺7成以上,產品也相當多元,但胡麻栽培過程倚賴人力,尤其採收期更經常有人力不足的現象

南市農業局輔導農會成立農業技術團、人力活化團,並導入省工機械,引進咖啡選機蘆筍選別機等,降低因人力缺乏而提升的生產成本,這次在重要產區的善化、西港、安定、將軍各配置1部割捆機,胡麻農機代耕服務團正式成軍,希望能解決農業缺工問題,讓胡麻質量再向上提升。

臺南市農業局局長李朝塘指出,乘坐式割捆機造價約80萬元,每天可採收面積約1.2到1.6公頃,以同樣工時計算可取代24名人力,且機器經過農改場進行改良後,也讓胡麻捆束更爲牢靠,工作效率更高,將軍區農會總幹事吳明成說,推廣代耕服務,試辦期間收費價格每分地1200元,若以原本人力每分地3000元計算,可省下一半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