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互+”直播課爲鄉村教育賦能

本站教育金翼獎:2018年度公益機構滬江“互+計劃”(來源:本站教育頻道綜合

爲了探索互聯網學習時代大規模社羣學習的鄉村教師培訓成長新路徑,共同解決鄉村青年教師工作、生活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提升教學質量,穩定教師隊伍,促進鄉村教育發展,兩年前,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指導下,友成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滬江“互+計劃”聯合國內30餘家公益組織、學術機構、愛心企業發起了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簡稱“青椒計劃”)。很榮幸,在北師大專家洛陽市高新區教育局領導、友成基金會工作人員和“互+計劃”小夥伴支持下,我成爲洛陽師範學院農村小學全科教師“見習、研習、實習”負責人,帶領數百名豫西地區公費師範生參與這個項目

項目開展兩年來,得到廣大鄉村教師的實名註冊參與,其中河南省豫西山區參與人數在2017-2018年度的20000餘名教師中佔額近8000,2018-2019年度又有來自全國近20個省、自治區的兩萬餘名教師參與。每週三、週六晚上,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鄉村教師在線收看高校專家、一線名師的專題講座,平均每次課程實時在線萬餘人。由於專家講座前有主持人“暖場”梳理近期各地相關活動,講座時能留言提問,講座後有解疑互動,還有作業評比……因此相比傳統的網絡研修,有着更強的參與感

互聯網公益直播課讓鄉村教師不出家門即可獲得最先進的教育理念,而與同伴交流則讓他們找到了工作倖福感,特別是作業展評交流給了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例如“九宮格教育故事大賽”由他們曬閱歷以反思自我成長,“尋找最美板書”等活動則給予鄉村教師在全國同行面前展示特長的機會。2018年暑期,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還從兩萬餘名網絡優秀學員中選出100名佼佼者,到北京研修一週,文化學者于丹、北師大教師教育專家宋萑、裴淼等人先後授課。筆者所在學校的農村定向小學全科師範生也在同步學習相關課程,從公益組織獲得從教的情感激勵,從與鄉村教師的交流互動中獲得對鄉村教育的認知。

互聯網公益直播課激活的鄉村教育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互聯網公益直播課豐富了鄉村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課程體系。互聯網直播課開闊了鄉村學校校長和教師的視野,河南商丘王二保小學,只有10名老師(含校長)和115名學生。該校李志磊校長通過互聯網接觸公益組織後,利用滬江“互+計劃”等直播平臺不光實現了課程“開齊”,而且實現了“上好”。據李校長介紹,學校教師被外部力量支持帶來的“激情”能支撐三年不用領導動員,有一名54歲的女教師,已堅持每天背英語單詞一年多。

其次,互聯網公益課改變了鄉村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方法。三門峽澠池縣果園鄉中心小學的王莉莉老師已50歲,卻通過互聯網,走進了鄉村教師網絡培訓的行列,成了“互+青椒計劃”中的一員。她在學習分享日誌《五十歲,再出發》中寫道:作爲一名鄉村教師,學習的機會不多,但渴望提高、渴望成長的心依然強烈。雖然自己教書已歷三十載,但因爲在農村教學,學習的機會總覺得太少了。她自從在線參加了“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啓動儀式以後,只要有直播課,她都投入其中學習。陝州區教師進修學校王愷和陝州區城村小學的老師們合作,利用互聯網公益資源成功地把只有幾名小學生的“冷清”教學點打造爲近百人的“紅火”學校,並得到華爲捐助的“平板”,參與了跨區域組建網絡班級探索。

最後,互聯網公益直播課提高了鄉村學生的綜合素養。學校精神文化、課程體系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最後還是要體現在學生身上。正如前文提到的商丘王二保小學藉助互聯網實現了課程開齊開全,從此有了專業的音樂、美術課;靈寶市盧氏縣等地的城市小學與農村小學上起了同一堂課,實現了鄉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共同學習。靈寶市五畝鄉窯坡小學的孫慧敏同學則因爲在線學習上海夏加兒美術直播課程,成了網絡小畫家。她的作業多次被評爲全國優秀作品。如果不是互聯網公益直播課,孫慧敏同學的繪畫天賦或許很難被發現,而由於學校開設網絡直播課改變了以孫慧敏爲代表的鄉村孩子的一生。基於基層師生的成長,河南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實施“網上結對、線上牽手”互聯網+教育精準扶貧行動的意見》,鄭州市的教研科研部門,優質中小學校也有計劃地加入了網絡公益直播扶貧的行列,相信此舉將給更多鄉村孩子帶來優質教育資源

時代正經歷着鉅變,鄉村教師不應該再是落後的代言人,不再僅僅是堅守和陪伴者,而應該成爲這個時代最好的鏈接者。願新的一年到來,互聯網公益直播課讓更多的鄉村師生因爲我們的點滴努力而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擁抱全新的理念,帶給鄉村孩子們更加精彩的未來。

(作者系洛陽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師、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田家炳訪問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