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大廚》推廣韓食到極致 臺灣飲食特色在海納百川
▲ 韓國料理實境節目《黑白大廚:料理階級戰爭》風靡全球。(圖/翻攝自X、海報)
● 施景耀/沐育文化營運長、臺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秘書長
相信很多人早就看完《黑白大廚》了,但我這周才默默看完,整體來說,真的是很值得推薦的一部綜藝節目,我自己其實很喜歡看《地獄廚房》,但相較之下,《黑白大廚》因爲在亞洲,菜色上相對熟悉一些,要找到這些廚師的餐廳也比較容易(愛德華好遠,幫QQ),而且整體節目的企劃跟野心,讓我覺得比《地獄廚房》好看好幾倍,真的看得很愉快。
黑白之爭
節目進入第二階段的一對一黑白對抗,是我很想喜歡的橋段,我特別喜歡第四集的牛臀肉對決,年輕的黑湯匙對上老將白湯匙,當年輕廚師端出華麗無比的韓式火鍋時,老廚師端出了傳統單純的牛肉湯,最終年輕廚師落敗時,說出了她終於理解到「對於少即是多的美學認知實在太少」。
▲ 第二階段的一對一黑白對抗中,黑湯匙「生意天才趙社長」與白湯匙李英淑以牛臀肉對決,黑湯匙最終落敗時,表示「她終於理解到對於少即是多的美學認知實在太少」。(示意圖/翻攝自X)
這其實跟我平常在做導覽培訓時,提出的概念一樣,很多東西不是多跟滿就是好就是賺到,太多代表着雜亂,也代表消費者端會接收過多內容,進而導致太飽與混亂感的體現,反而是收斂內容,專精在一樣主題,給消費者端最簡單卻是最明瞭的內容,那種一吃就懂、一聽就明白的豁然開朗,纔是真正專業者所需體現的高明。
國族推廣
《黑白大廚》雖然是實境廚藝比賽,但本質上更像是韓國飲食文化的推廣,從韓國的冰箱、韓國的雜貨店、韓國的泡麪,到韓國的經典食材辛奇、鰩魚、活章魚,韓國經典飲食的拌飯與辛辣,無不是想要行銷一波韓國的飲食。
無限豆腐地獄的系列變化,更是讓我感覺到節目的有意爲之,除了讓廚師不斷地變化出韓國食物的意義,讓觀衆更明白什麼是道地的韓國食物,也透過廚師不斷被要求變化,進而推陳出新各式韓國食物的轉譯新菜色,擴充了韓國食物的可能性,其實也在幫觀衆對焦「什麼是韓國食物」。
▲ 《黑白大廚》讓廚師不斷地變化出韓國食物的新意。圖爲位在首爾市東大門區祭基洞京東市場的阿姨無菜單料理「安東家」。(圖/記者蔡玟君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飲食教育
這是我身爲一個不會下廚的愛吃鬼,在這系列節目中收穫良多的部分,當然很多的食材、調味變化我不一定都能聽懂,但我很喜歡評審在解說時的方式,讓我比較能知道食物的料理層次,還有一些廚師堅持的意義,這種能相對淺白的解說,其實是能好好的教育大家,面對好吃的層次提升啊!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也很重要的,是對於「 Fine dining」的看法,至少目前在臺灣Fine dining給消費者的印象就只有神秘、限量、高尚大的昂貴餐廳,但到底什麼是fine dining?fine dining的精神是什麼?廚師們堅持擺盤、堅持一致性的刀工,到底在堅持什麼?我覺得我是在這節目中才看懂的,感謝給我上了一課。
▲ 在節目中,能夠看到廚師們對料理的堅持及其背後的意義。(圖/翻攝自李愛德華、Netflix IG)
文化人
全集看完,我最喜歡的廚師是愛德華李,身爲一個在美國長大的韓國僑胞,我好喜歡他每一次的餐點,都是在尋找自己的文化認同,幾乎每道菜都是用其他國家的料理方式,重新詮釋什麼是韓國料理,極力創作外國人也能接受也能吃懂的韓國菜,不管是肯德基炸豆腐還是辣年糕甜點,我在他身上完全感受到了「飲食文化」四個字的真諦,特別是我本身是一個不懂下廚,寫美食大多以食物背後的故事與脈絡爲主架構的筆法,愛德華每次的概念都超級對我的胃口。
特別是他最後端上年糕甜點時,他特別用他不擅長的韓文介紹料理,並且介紹他也有韓國名字,是李均(이균),他就是在追求韓國料理的文化意涵,然後最後還補充愛德華是喝威士忌、李均是喝馬格利(韓國小米酒),雖然輸給了韓國911的洋蔥(喂),但他完完全全就是我心目中的冠軍了!
▲ 愛德華李每一次的餐點,都是在尋找自己的文化認同。(圖/翻攝自李愛德華、Netflix IG)
臺灣文化的雙面刃
這陣子滿多人在戲稱,如果拍臺版會有哪些狀況,我自己從民族文化面來看,臺灣要拍攝,會面對是優點也是缺點的國族認同。
《黑白大廚》裡很明確的置入國家文化食物,讓大家知道什麼是韓食,那到底什麼才能代表臺灣呢?
講到辛奇就想到韓國蔬菜,臺灣呢?講到鰩魚跟活章魚就想到韓國海鮮,臺灣呢?講到拌飯就想到韓國料理,臺灣呢?
臺灣經歷過太多政權的轉移,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也導致了臺灣人很難明確地說出什麼文化能真的代表整個臺灣,我們很難第一時間就跟外國人介紹,這就是臺灣食物的代表(也許最近炎上的bubble tea可以算是?)
▲ 白種元曾拜訪一間位在新北市板橋府中商圈的老字號波霸珍珠奶茶小攤,在《黑白大廚》節目撥出後,每天都有滿滿的排隊人潮 。(圖/翻攝自tvN)
但這樣的不確定,其實也是臺灣飲食的優勢,臺灣作爲海洋民族與海島國家,同時擁有大海與3000公尺的高山,車程可能不到一小時,氣候跨越熱帶與亞熱帶,我們在基礎上就擁有豐富的動植物食材。
談到亞洲飲食的聯合國就會想到新加坡,但其實臺灣更勝一籌,海島型的國土,與更替的政權,臺灣本土就同時擁有全中國省份的飲食、韓國、日本、香港、東南亞僑胞的飲食。
同時臺灣身爲移居的安全國家,也是許多人移民的好選擇之一,加上臺灣人的強大包容性,臺灣大概是全世界,能同時容納最多宗教又各自幾乎相安無事的國土。
這樣的海納千川文化,臺灣的飲食同時有各自發展國家文化的閩客原飲食、有大量的新南向新住民、早期僑胞帶來的外省菜、東亞菜、出國學藝與移民來的歐美飲食,如果能在節目上同臺競技,單論飲食文化的多元豐富,臺灣其實是很讓人耳目一新的啊!
▲ 談到亞洲飲食的聯合國,就會想到新加坡,但其實臺灣更勝一籌。(圖/翻攝自Facebook/臺灣美食展)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施景耀」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