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光:被印度控制的藏南地區《中國地圖》應標傳統名

▲《中國地圖藏南地區地名幾乎一片空白。(圖/翻攝自中國西藏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官方所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簡稱《中國地圖》)中,藏南地區的地名幾乎一片空白,儘管此區是被印度實際控制,整體人口已達數百萬,但專家建議,在《中國地圖》上應該要清楚標註中國傳統地名。

據《中國西藏網》報導,由國家民政部國家測繪局權威發佈、中國地圖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的1:400萬雙全開版《中國地圖》,藏南地區東段內僅標註了達旺、德讓宗邦迪拉、哥里西娘、尼烏木、格當、裡戛、阿帕龍、瓦弄9個地名,形成了較明顯的「中國地圖上的空白」。

中科院測量地球物理研究研究員郝曉光在7日舉辦的「中國地圖藏南地名補白——藏南地區地名與地理學研究」講座中,分享自己對藏南地區的研究成果,將《中國地圖》上藏南被佔領土地區的地名從9個增加到36個(共計增補了27個)。

學者爲空白地圖補名。(圖/翻攝自中國西藏網)

過去歷史上中邊界因各種因素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線」,西起喀喇崑崙山口,東至喜馬拉雅山南麓的瓦弄,從亞洲腹地帕米爾高原東南而下,經過與尼泊爾不丹的接壤,直至中緬邊境。這條傳統習慣線北側地區長期以來歸中國行政管轄,藏南地區東段就在這條邊界線以北。

《中國西藏網》指出,在20世紀上半葉的各國地圖上,中印之間的邊界大體是沿着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接線而行的。到了1950年,在印度出版的地圖中,這段邊界卻以「未定界」表示的「麥克馬洪線」。4年後的印度官方地圖上,「麥克馬洪線」竟變成「已定界」。1986年12月,印度兩院甚至通過議案,要在這片藏南地區成立「阿魯納恰爾邦」。

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是1914年印度殖民政府外務大臣英國人麥克馬洪,將資源豐富的藏南地區大片領土,划進了英國的印度殖民地。時至今日,雖然中國政府拒絕承認「麥克馬洪線」,但仍同意以此線爲臨時邊界,要求印度巡邏隊不可越過,中國巡邏隊也不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