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手跨建制交叉作業成常態

盛夏,東部戰區海軍軍械技術保障大隊號手徐浩東,被臨時抽調到兄弟單位參加雷彈保障任務。徐浩東與其他專業號手配合默契,提前將多枚不同型號雷彈裝載進作戰艦艇武器平臺

據瞭解,號手跨建制交叉作業情況,在該大隊已成常態。“只有不斷創新雷彈保障模式,才能更好滿足實戰需求。”該大隊領導介紹。

那一年,該大隊奉命執行一項雷彈保障任務。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加之號手不足,如果按照傳統模式開展作業,則面臨無法按時完成任務的風險。爲此,任務官兵採取輪班和換崗的方法,接力鏖戰七天七夜,終於按時完成任務。

“隨着部隊擔負的保障任務強度增大、頻率加快,單線順序作業模式已不適應新的保障需求。”該大隊黨委一班人感到,必須着眼實戰需要,最大限度提升保障效益。他們集思廣益,探索推行“雷彈交叉網絡作業法”。按照新的作業模式,官兵可採取多枚雷彈同時展開技術準備的方法,壓縮各專業交替作業的“空檔期”。

然而,新模式一運行就狀況頻出,多線操作、連續作業讓習慣了單線操作的號手們手忙腳亂。士官號手唐普紅介紹,爲提高號手操作時的配合默契度,他和戰友針對性地加強分組訓練,並不斷調整優化流程。爲提高調配號手時的靈活性,該大隊鼓勵號手拓寬專業邊界……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官兵成功將單位時間內的雷彈保障數量提高了近50%。

對此,官兵們並不滿足。他們繼續深化“跨專業、跨彈型、跨建制”訓練,摸索出一套新的訓練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了雷彈保障效率

效率就是戰鬥力。那一次,該大隊所屬某技術隊因緊急執行其他重要任務,無法參加某型雷彈保障比武。唐普紅所在技術隊受命參賽,在短時間內完成該型雷彈保障能力認可考評,獲得比武資格。最終,他們以優異成績獲得比武實操第二名。

該大隊領導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優化作業流程,進一步提高雷彈保障效率。(黃小剛 吳旭海 本報記者 洪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