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片推推/《左耳》夯賣24億!蘇有朋處女作魅力何在?

蘇有朋執導《左耳》,熱賣24億臺幣。(圖/翻攝自蘇有朋微博)

記者華少甫臺北報導

「就算與全世界爲敵,我也不委屈自己。」如果你看過《左耳》,一定不會忘記這句經典臺詞劇情描述一位左耳失聰的女孩故事全片因爲走懷舊青春路線,而在大陸共賣出24億臺幣的好票房連帶讓導演蘇有朋也入圍了金馬最佳新導演獎,表現頗受好評。

▲蘇有朋執導《左耳》,熱賣24億臺幣。(圖/翻攝自蘇有朋微博)

電影《左耳》改編自饒雪漫小說演員卡司清一色攤開來,臺灣其實沒什麼人認識,如歐豪楊洋馬思純、陳都靈等;其中,馬思純因爲「黎吧啦」這個敢愛敢恨的角色,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併入圍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而當時她在劇中的死,更讓不少人流下淚來。

▲《左耳》演員楊洋。(圖/翻攝自蘇有朋微博)

回到劇情,近幾年先由臺灣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開啓了懷舊的校園青春電影,這類片型也彷彿成了劇情保證(如《我的少女時代》),大陸近幾年也有好幾部類似的作品,如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郭敬明的《小時代》,也都創造了非常好的票房;《左耳》也是如此,裡面有青春的歡笑跟浪漫,也有年輕人想要面對過錯的贖罪與成長;不同的是,蘇有朋用一種冷靜、沉着的述說方式,這不僅考驗着他的執導功力事實證明觀衆買單的。

▲《左耳》主角陳都靈。(圖/翻攝自蘇有朋微博)

許多人也許會擔心,小說翻拍成電影的成效不彰,可能會令喜愛原着的人感到失望,事實上,蘇有朋跟饒雪漫有非常深入的溝通,甚至半夜不睡覺兩人也一直在對臺詞;在小說中,饒雪漫分別從幾個主角的主觀角度去講述一羣人的青春故事,這也讓這部電影的拍攝技巧變得更加艱難,蘇有朋卻顯得相當但如:「我覺得每個導演對故事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不會去評定它們是好還是壞,我就做好自己吧,也沒有想過去討好誰。我只想把青春裡真實的一面呈現給大家,引發觀衆思考,就夠了。」

2016年第18屆臺北電影節《左耳》跟其他9部電影入圍最佳劇情片,歐豪、陳都靈同時獲得影帝寶座入場券,臺北電影節將在6月30日到7月16日舉行。

►►►電影新聞+實用資訊,加入『ET看電影』就對了!